•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2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日本森林组合的制度优势与我国集体林合作经营的路径
陈幸良, 林群
2010, 23(4): 1-4.
摘要:
日本森林组合历经100多年的发展, 在私有林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可借鉴日本经验,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走联合合作的道路, 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 逐渐发展为联合合作、专业化协作、组织严密、体系完备的民有林经营联合体。
欧洲投资银行林业项目评估政策及在中国的应用
王宏
2010, 23(4): 5-8.
摘要:
2008年以来, 作为我国林业部门"引进来"国际合作战略的新举措, 欧洲投资银行项目开始在内蒙古、江西等省准备和实施。与世界银行等其他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相比, EIB项目在中国, 尤其是林业部门仍处在探索阶段, 但潜力很大。文中概述EIB项目的背景及其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评估要求, 提出我国林业应用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的对策建议。
CO2和O3浓度升高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天宏, 王俊力, 王岩
2010, 23(4): 9-13.
摘要:
系统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CO2和O3复合胁迫对森林影响的研究, 从两者的复合胁迫对森林树木的光合作用、地上部分生长、根系生长、土壤环境、种间竞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并对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提出应深入开展对植物地下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造成的影响提供借鉴, 同时为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依据。
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
郭泉水, 洪明, 康义, 裴顺祥, 程瑞梅
2010, 23(4): 14-20.
摘要:
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周边等因周期性水位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成陆的区域。消落带植被具有防止水土流失, 绿化、美化河岸景观, 减少水体污染等多种功能。消落带生境条件恶劣, 适生植物较少, 通过对消落带植物的调查和研究, 筛选适生消落带植物, 可以丰富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的植物材料。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研究现状, 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
林娜, 刘勇, 李国雷, 于海群
2010, 23(4): 21-25.
摘要:
土壤酶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生物活性物质,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在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综述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林分类型、大气氮沉降等的关系。土壤酶活性的研究是不断完善与改进的, 在土壤酶的特异性、土壤酶的种类、全球变化下土壤酶的活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的长期定位研究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孙立洋, 贾香楠, 陈晓阳, 李伟
2010, 23(4): 26-29.
摘要:
阐述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研究进展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当前林木育种发展现状和育种目标, 介绍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基础, 包括林木多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林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以及林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针对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现状, 分析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国外立木生物量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曾伟生, 唐守正
2010, 23(4): 30-35.
摘要:
对国外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从样本采集、建模方法、模型评价和模型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的技术要点, 并从开展国家级森林生物量监测的角度提出了建立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重点。
森林植被动态混合模型FVS-BGC: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于景金, 陈丽华, 徐明, 郭志强, 项广瑞
2010, 23(4): 36-40.
摘要:
森林动态模型分为经验模型和过程模型。混合模型是两者的结合, 既具备两者的优势, 又规避了它们的缺陷。FVS-BGC是森林植被混合模型的一个典型代表, 它是经验模型FVS与生理过程模型Stand-BGC的结合。文中重点阐述了FVS-BGC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过程, 当前该模型多应用于树木活力的评估方面, 且主要用于对针叶树种动态过程的模拟, 但在阔叶树种的模拟上也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赵阳, 余新晓, 信忠保, 范敏锐, 吴海龙
2010, 23(4): 41-45.
摘要:
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测量原理、技术特征为切入点, 重点论述了该技术在国内外林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不足及前景。与传统研究手段相比,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测树效率、三维建模、模型化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研究进展
曾娅杰, 徐基良, 李艳春
2010, 23(4): 46-50.
摘要:
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可能对野生动物种群生存产生影响, 也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困难。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规划还没有一个十分可行的依据, 迫切需要对如何科学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的问题进行研究, 如今这也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文中简要回顾了自然保护区面积确定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的关系; 归纳总结了野生动物的空间需求及其类型, 并分析了影响不同类型需求空间的因子和确定方法; 最后,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现状, 提出了依据保护目标种实际需要的空间大小来确定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方法, 以期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木材高温炭化及导电功能木炭研究进展
胡娜娜, 傅峰
2010, 23(4): 54-55.
[摘要](105) [HTML] (102) [PDF](7)
摘要:
木材经高温炭化生成的固体炭化物——木炭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以其作为导电功能单元可用于生产电磁屏蔽材料、抗静电材料、电热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文中概述了木材的炭化机理, 分析了木炭的基本性能及影响因素, 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导电功能木炭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旨在为开发利用新型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各国林业
我国林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的困境及其突破
周伯煌, 付景新
2010, 23(4): 56-60.
摘要:
林权纠纷根据法律属性可分为林权民事纠纷、林权行政纠纷和林权刑事纠纷, 实践中最主要的是林权民事纠纷。我国林权民事纠纷主要通过非诉方法解决, 但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 主要包括法律效力低、政府依赖性强、解决机制类型单一和生态公益性缺失等。对此, 应通过提高非诉解决方法的道德舆论效力、成立行业性非诉纠纷解决组织、培养优秀的专业调解员、适当提高调解的公开度以及建立有效的调解责任追究机制和经济激励机制等来作有效应对。
我国森林保险研究进展
高岚, 张长达, 于江龙
2010, 23(4): 61-64.
摘要:
为了较为系统、合理地展现我国森林保险的研究状况, 通过文献检索, 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 从发展森林保险的重要性、森林保险的内涵、发展森林保险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森林保险的对策研究方面对森林保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最后, 结合我国森林保险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建议。
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
邓东周, 张小平, 鄢武先, 慕长龙
2010, 23(4): 65-69.
摘要:
低效林的大面积产生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介绍了低效林的概念, 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干扰等导致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 将低效林划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质低产林, 提出一系列低效林评判标准, 讨论了补植补播、调整改造、封育改造、效应带改造等主要的低效林改造方法, 最后指出低效林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俄罗斯森林资源产品流动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田刚, 刘丽娟
2010, 23(4): 70-74.
摘要:
对1992-2007年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产品流动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得知其流动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产品产量、经济状况、政策对其森林资源产品流动的影响较大, 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状况对其森林资源产品流动影响也较大。随着俄罗斯对森林资源政策的调整及与合作伙伴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合作, 其在未来世界森林资源产品市场, 尤其是在东北亚市场中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问题探讨
森林资源分布评价指标探讨
聂华
2010, 23(4): 75-77.
摘要:
除了覆盖率, 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也是影响国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 森林资源分布状况仅限于文字描述, 缺乏量化评价指标。运用统计学中极差、区分度和平均差等方法建立森林分布量化评价指标可以完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上述指标对我国第一到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的森林分布变化进行研究, 可以揭示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与森林分布具有反方向演进的规律, 即伴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 森林分布反而会两极分化。文中建议,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 在强调森林资源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应重视地域上的均衡分布, 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林业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最后, 文中还对森林资源分布研究的拓展进行了展望。
主要国家林产品对外依存度因子聚类分析
陈勇, 王振, 宿海颖, 夏恩龙
2010, 23(4): 78-80.
摘要:
近年来, 中国林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并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对外依存度, 需要采取适当的比较对象并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文中以18个主要国家的对外依存度为研究对象, 依据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SAS软件, 先对影响对外依存度的各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计算各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序, 然后在此基础上做聚类分析, 将18个主要林业国家分为4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