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23卷  第5期

综合述评
应对国际林产品贸易面临的新挑战
宋维明, 印中华
2010, 23(5): 1-5.
摘要:
伴随着林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 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面临不断恶化的风险。金融危机、森林认证和雷斯法案构成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何应对林产品贸易面临的新挑战成为制约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首要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的构成因素并简要介绍各个因素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因素的影响分别予以分析; 最后, 针对贸易环境不同层次的特点, 提出应对国际林产品贸易环境变化的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专题论述
国外工业用材林集约经营技术比较与借鉴
胡延杰
2010, 23(5): 6-10.
摘要:
从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以及具体经营技术等方面, 介绍国外林业发达国家人工用材林集约经营概况; 结合我国速生丰产林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如何提升速生丰产林集约经营水平, 从制定速生丰产林标准及相应的技术指南, 推动速生丰产林的专业化经营, 注重植被管理、环境管理和景观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ITTO热带用材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马志波, 黄清麟, 张晓红
2010, 23(5): 11-14.
摘要:
为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森林可持续经营, 发挥热带用材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特殊作用,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先后于1993年和2009年出版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两个指南。文中以热带森林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线索, 通过比较两个指南的差别, 探讨了热带用材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
林业碳汇与农户生计——以全球第一个林业碳汇项目为例
陈冲影
2010, 23(5): 15-19.
摘要:
森林碳汇项目具有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的双重作用。文中以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森林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 分析森林碳汇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并对该项目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进行解析。研究发现, 森林碳汇项目在5个方面提高了农户收入的同时, 也在5个方面造成了农户权利的损失。
植物光合特性对水淹胁迫的响应机制
王宗星, 吴统贵, 虞木奎
2010, 23(5): 20-24.
摘要:
水淹环境造成的低氧和低光照条件使植物的形态、生理和代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植物通过这些变化改变自身生长特性, 以适应水淹环境。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生理特性之一, 它在胁迫环境下的响应变化已成为反应植物耐胁迫能力的有效指标。文中总结了水淹过程中植物形成的一系列光合适应性机制, 主要包括光合作用进程调控、光呼吸能耗调节和抗氧化系统保护。这些机制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光合作用进程, 保护了光合器官, 从而维持了植物的生长。
林木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杨成超, 黄秦军, 苏晓华
2010, 23(5): 25-29.
摘要:
杂种优势现象在林木育种中广泛存在。文中简述了杂种优势形成的3个假说; 并通过对林木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分子标记及遗传图谱, 基因表达和使用技术的评述, 总结出林木杂种优势研究的特点, 提出一个研究方法; 最后对杂种优势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树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及展望
崔云静, 周建中, 汤昌海, 黄显学
2010, 23(5): 30-33.
摘要:
树木力学模型是做好树木应力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定的关键因素。文中阐述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树木力学模型, 分别介绍了树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假定和简化, 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树干、根部锚固、倾角、风场、变形以及阻尼等问题的相关假设提出了建议, 为今后研究积累了经验。
林火与病虫害的相互作用
崔巍, 田晓瑞
2010, 23(5): 34-38.
摘要: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干扰因子, 在促进森林发育、维持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景观多样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森林中的多种干扰间有关联性, 火灾、虫害和病原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文中综述了火干扰与森林病虫害的相互影响。火灾会引起森林组成和景观的变化, 进而影响森林病虫的生存与发生条件。病虫害通过改变可燃物特性及其分布, 影响火烧频度和强度。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更注重火与病虫害之间的量化关系, 研究结果将为开展科学的林火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实现森林经营的可持续。
CT技术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
彭冠云, 江泽慧, 刘杏娥, 任海青, 覃道春, 王晓欢
2010, 23(5): 39-43.
摘要:
CT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已在木材构造检测和物理性能评价领域得到广泛利用, 逐渐成为木材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文中介绍了CT技术的基本原理, 综述了普通医学CT和工业CT检测木材宏观构造、密度, 以及利用高分辨率CT研究木材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CT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各国林业
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评价初探
侯方淼, 宋维明, 陈伟, 范悦
2010, 23(5): 44-48.
摘要:
首先回顾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整体上概括当前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构建对外贸易政策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1998-2008年的林产品贸易数据, 对现有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评价; 得出结论:中国应将林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 贸易政策应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以扩大出口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为目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 改变外部经济的贸易政策。
美国国有林经营及对中国的启示
刘萍, 曹玉昆
2010, 23(5): 49-52.
摘要:
在介绍美国国有林经营政策的基础上, 针对中国国有林经营现状, 提出应借鉴的经验:减轻税费负担, 加强营造林基础; 提高林业科技水平, 发展高效林业; 构建国有林资源法制化管理体系; 重视跨部门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采用生态系统管理方法, 开发和保护并重。
美国高等林业教育概览——以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科学学院为例
柯水发, 赵铁珍
2010, 23(5): 53-57.
摘要:
首先介绍美国高等林业教育和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科学学院(SUNY-ESF)的概况; 进而分析SUNY- ESF的管理运作体系, 专业、课程及学位设置状况, 学院师资引进、晋升、评审和考核状况,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事务状况; 最后总结了几点可供借鉴的经验:民主的分权管理模式, 科学的专业、课程和学位设置体系, 突出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人性化的学生事务服务理念。
芬兰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芬兰南部Kymenlaakso地区为例
王妍, 卢琦, 褚建民, 熊好琴
2010, 23(5): 58-63.
摘要:
区域生态效率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影响价值的比值, 是环境—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描述,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文中介绍了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概念, 概括了生态效率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情况, 并通过对芬兰Kymenlaakso地区区域生态效率研究的分析详细介绍了芬兰区域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监测与评级机制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中得出几点启示供我国生态效率研究借鉴, 力求为我国现阶段区域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思路。
荷兰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与实践
包英爽, 宿海颖, 何友均
2010, 23(5): 64-68.
摘要:
荷兰是较早开始探索和制定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的国家之一。文中分析荷兰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影响,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借鉴, 希望能对今后我国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问题探讨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研究进展
雷瑶, 孔凡斌
2010, 23(5): 69-72.
摘要:
在收集国内外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阐述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产生的背景、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途径, 分析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展望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俄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及潜力分析
宿海颖, 李智勇, 陈勇
2010, 23(5): 73-76.
摘要:
通过对中俄林产品比较优势指数、互补性指数的测算, 指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俄罗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且两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互补性很强, 因此双方都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引入经常市场份额模型, 分析了俄罗斯对中国原木、锯材的出口量不断增长的原因及未来趋势。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模式——以北京市为例
吴卫红, 米锋, 张大红, 王武魁, 赵天忠
2010, 23(5): 77-80.
摘要:
在分析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产业导入期—产业成长期—产业成熟期的产业发展模式, 并指出在产业发展模式下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促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