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24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任丽娜, 王海燕, 丁国栋, 高广磊, 孙嘉, 刘玲, 杨晓娟, 李文叶
2011, 24(5): 1-6.
摘要:
土壤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持续性的重要资源。土壤健康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息息相关。在介绍土壤健康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 综述了国内外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提出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和技术、确立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标准是今后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
土壤真菌研究方法及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影响研究进展
陈晓, 刘勇, 李国雷, 孙巧玉, 张硕, 许飞
2011, 24(5): 7-12.
摘要:
土壤真菌是森林生态循环的重要调解者之一, 与植物和细菌维持着重要的共生关系, 人为干扰会对森林土壤真菌产生影响。土壤真菌调查困难, 对调查方法依赖很大。文中从传统方法、分子方法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真菌调查方法进行归纳, 并从传统和分子方法2个层面, 对人为干扰下森林土壤真菌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 国外已开始利用分子方法对人为干扰影响土壤真菌进行研究, 多从林型转换、火烧方面入手, 对其他人为干扰措施下森林土壤真菌的研究几乎没有。从微生物学角度看, 森林受人为干扰而变化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
林木种间的化感作用
林文欢, 詹潮安, 陈红跃
2011, 24(5): 13-17.
摘要:
植物化感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农作物耕作、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林木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种搭配是成功营造人工混交林的关键, 林木种间的化感作用在混交树种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从化感物质的收集与提取、化感物质的鉴定以及化感作用的表达等方面, 对人工混交林常见树种间化感作用的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混交林选择树种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服务。
高可靠云计算平台及其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
刘亚秋, 景维鹏, 井云凌
2011, 24(5): 18-24.
摘要:
智慧林业"就是使用一切可以实现的监测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处理, 实现森林及生态资源的智慧管理。云计算作为新型计算模式将极大提高智慧林业决策水平。文中在分析云计算平台的内涵特征及其与网格计算和分布式计算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并构建了高可靠智慧林业云计算平台。该平台基于林业信息化思想, 将智慧林业及自然控制理论与云计算体系紧密结合, 构建了以普适感知与泛在接入为基础、高可靠云计算为手段、智能决策分析为目标的智慧林业体系结构。提出了适于智慧林业与自然控制的海量数据挖掘、自动存储管理、大规模消息通信、可靠资源调度、新型计算体系等高可信计算关键技术。初步探讨了高可靠云计算平台在智慧林业中的基本应用。
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系统研究进展
刘平, 王玉涛, 杨帆
2011, 24(5): 25-30.
摘要:
单木生长模型能准确预测林分的生长状况, 对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从单木生长模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假设、与距离相关和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单木生长模型的方程设计类型、单木生长模型自变量因子的选择等方面对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对单木生长模型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提出应加强单木生长模型随机效应和单木生长模型向林分尺度扩展的研究, 以期为今后构建高度集约、精确模拟、使用便宜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提供参考。
森林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王春红, 邓华锋
2011, 24(5): 31-35.
摘要:
合理的森林景观设计可以使森林同时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中介绍了各种流派的森林景观设计定义及体系, 如英国主动设计途径、美国视觉管理系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设计途径的理论和方法等; 系统阐述了英国主动设计途径与美国视觉管理系统2种主要设计途径在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应用; 结合我国的审美理念, 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森林景观设计体系的建议。
木材追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陈勇, 李茗, 宿海颖
2011, 24(5): 36-39.
摘要:
近年来, 打击非法采伐及其贸易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木材的追踪识别技术是检测木材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文中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DNA标记、稳定同位素技术等木材追踪识别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及其优缺点。
纳米压痕技术在木质材料细胞壁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程献宝, 王小青, 余雁, 田根林, 上官蔚蔚, 赵荣军
2011, 24(5): 40-46.
摘要:
近年来, 纳米压痕技术作为测试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迅速, 并且已经被引入木质材料研究领域, 成为测试木质材料细胞壁力学性能的有力工具。文中简单介绍纳米压痕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并论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木质材料细胞壁力学性能的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纳米压痕技术在该领域的潜在应用方向, 旨在为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基础研究与木质材料科学利用提供借鉴。
各国林业
中国林业碳汇审定与核查体系的构建
于天飞, 李怒云, 李智勇, 陈绍志, 吴水荣, 李金良, 夏恩龙
2011, 24(5): 47-50.
[摘要](110) [HTML] (68) [PDF](11)
摘要: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作用正逐渐被认可, 并正成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内容。林业碳汇项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更好地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林业建设的一项新工作。为了解决林业碳汇项目顺利进入市场的难题, 中国需要大力加强林业碳汇审定与核查体系研究。文中阐述了林业碳汇审定与核查的基本概念, 明确了林业碳汇审定与核查的目的, 提出了林业碳汇的核查依据、核查标准、核查方法及核查流程等内容。
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与实践综述
马志波
2011, 24(5): 54-56.
摘要:
在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上, 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政治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的转变; 在实践中, 经历反复论证和试点实施后,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已经建立、推行。文中综述了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 通过实例比较, 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不同尺度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特点, 并提出了今后的关注重点, 以期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研究和推行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瑞典林业财政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陈洁, 李剑泉
2011, 24(5): 57-61.
摘要:
瑞典是林业发达国家, 林业财政政策是瑞典用以增加森林资源、鼓励林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文中介绍瑞典林业投资、税收、补贴和补偿等林业财政政策, 分析其对瑞典林业发展方向、生态保护、林产品有效供给和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提出对我国林业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启示。
《欧盟野鸟保护指令》介评
蒋培, 陈真亮
2011, 24(5): 62-65.
摘要:
《欧盟野鸟指令》是欧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指令。文中对指令的各方面做了评价与思考; 结合我国野生鸟类保护现状, 吸取指令的经验, 建议从野生鸟类保护立法、监管体制和野生鸟类栖息地保护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野生鸟类保护法律体系。
问题探讨
基于森林经营视角的森林保险制度问题与成因探析
谢屹, 温亚利, 陈鹏, 曾招发, 王丹
2011, 24(5): 66-70.
摘要:
构建我国森林保险制度得到了理论界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森林保险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文中首先从理论层面探析了森林保险与森林经营在对象、目标和涉及相关方等方面的一致性, 以及两者在目的、时效、意义、属性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差异性; 其次, 基于森林经营实践和森林保险工作现状, 讨论了现行制度适用性窄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并从制度设计和运行环境2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最后提出优化森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 推动小规模林农开展联合经营, 以及发展中介服务组织等对策建议。
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机制中的碳评估探讨
黄小荣, 闫鼎羽
2011, 24(5): 71-76.
摘要:
涉及森林的气候行动能够最直接地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 并可以最低代价赢得在其他工业部门发展减排技术的时间。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REDD+, 能够显著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温室气体排放上存在的技术问题, 以及渗漏、额外性和永久性等政策问题, 是REDD+程序中最主要的障碍。为了实现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临界点的目标, 需要国际体系和组织、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发挥重要的作用, 需要各国加强建设监测、报告、核查森林碳储量的能力, 需要开发和利用地面测量碳储量计算模型和卫星遥感数据判读转化技术。文中介绍了对实现REDD+可能有重大贡献的国际体系和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国家级MRV系统的特征, 探讨了实现全球森林碳评估的途径以及卫星数据在森林碳评估中的应用等, 提出了我国在参与REDD+活动中存在的挑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
我国林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问题探讨
马文君, 王忠明, 龚玉梅, 郭伟, 张红
2011, 24(5): 77-80.
摘要:
当前, 针对我国林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纠纷不断、林产品专利壁垒日益增多的现状, 探索研究建立林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总结国内外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现状, 分析国内林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存在的不足, 指出建立林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提出预警机制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