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25卷  第3期

综合述评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
江泽慧
2012, 25(3): 1-5.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最大胁迫因素。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 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逐步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中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的影响, 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视角, 探讨了保护与恢复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改善民生的途径, 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地退化防治和干旱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专题论述
国内外林业标准化研究进展述评
李茜玲, 彭祚登
2012, 25(3): 6-11.
摘要:
林业标准是林业建设中质量监督和效益评价的基础, 对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我国对林业标准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根据各类文献资料, 文中对国内外林业标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陈争, 童再康
2012, 25(3): 12-18.
摘要:
林木遗传图谱是林木遗传学家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高度杂合, 且多为异交物种, 构建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困难较大。文中对已构建的林木遗传图谱进行总结, 从遗传标记的选择、作图群体的构建和遗传作图策略3个方面综述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过程, 着重介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特殊之处, 指出作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对构建高密度的林木遗传图谱进行展望。
分子标记技术在桉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果, 谢耀坚
2012, 25(3): 19-25.
摘要:
桉树是全球重要的造林树种, 也是林木遗传研究的模式树种, 分子标记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中概述了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并提出分子标记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展望。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进展
陈琳, 曾杰, 贾宏炎, 徐大平, 蔡道雄
2012, 25(3): 26-31.
摘要: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对于指导培育壮苗、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文中详细介绍了形态分析、植物组织分析、生理生化分析等几种主要的林木营养诊断方法在国内外林木苗期诊断试验中的应用情况, 从施肥方式、施肥量以及元素配比等方面对国内外林木苗期施肥研究进行总结, 并展望未来林木苗期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的发展方向。
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过程与可持续管理
叶功富, 黄雍容, 卢昌义, 张立华, 林武星, 林益明
2012, 25(3): 32-37.
摘要:
木麻黄为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栽树种, 如何维持和提高其环境调控功能成为当前沿海防护林经营的重要科学问题。文中概述了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防护功能以及育林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国内外研究成果, 指出木麻黄人工林具有生产力高、光能利用率高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在探讨干扰与木麻黄林生态系统退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恢复重建与生态系统管理等建议。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历程与驱动模式研究
章滨森, 谢和生, 李智勇, 韩明臣
2012, 25(3): 38-42.
摘要: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由来已久, 在长期的建设历史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探讨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的不同驱动规律, 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城市森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回顾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概括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的历程, 指出国外城市森林建设主要有生态主导驱动、经济主导驱动和社会文化主导驱动等3种驱动模式, 归纳出国外城市森林建设驱动的两大特点; 根据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的这些驱动规律, 对我国城市森林建设提出几点启示。
各国林业
我国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结构特征、更新特点及经营管理
李冰, 樊金拴, 车小强
2012, 25(3): 43-49.
摘要:
天然云冷杉林是世界主要森林类型之一, 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探明天然云冷杉林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 因地制宜地合理经营云冷杉林意义深远而迫切。文中概述了我国天然云冷杉林的分布、结构和更新演替特征, 分析了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1)对禁伐区内的云冷杉林分, 坚决杜绝一切采伐活动; 对限伐区要严格控制采伐强度, 一般控制在伐前蓄积量的15%以内; 对商品林经营区可按每公顷蓄积量的大小确定适宜采伐强度, 并按照林分特点进行经营, 做到科学择伐。2)对林地草本植被密集、灌木覆盖度不大、采伐迹地上有种源条件的进行封育、栽植或补植,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建立秦岭冷杉、大果青杄、元宝山冷杉等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和科学试验站, 积极开展就地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4)适时采种, 就地建立苗圃, 开展育苗造林, 扩大人工种群, 促进天然更新。
中国香港和台湾城市森林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古琳, 王成
2012, 25(3): 50-54.
摘要:
在介绍香港和台湾城市森林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从建设实践、科学研究、环境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总结港台地区城市森林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提出对我国大陆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启示。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现状及启示
苏蕾, 曹玉昆, 陈锐
2012, 25(3): 55-58.
摘要: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建立合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和总量控制目标并进行排放权买卖。文中通过分析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认为, 我国目前尚未具备建立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经济基础, 但可以先依托CDM一级市场培育自愿抵消市场和CDM二级市场并时刻关注国际碳排放权政策变动, 避免政策风险。
欧盟国家林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及借鉴
贾宁, 陆文明, 梁小琼, 孙久灵
2012, 25(3): 59-63.
摘要:
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 已有英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荷兰和芬兰7个国家先后实行了林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文中从政策制定、具体内容、政策执行、修订完善、政策评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适合我国借鉴的相关经验。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变迁及日本和韩国经验借鉴
黄平, 郑勇奇
2012, 25(3): 64-69.
摘要: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文本与1978文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品种权范围、保护植物范围、保护期限、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及农民特权等方面。文中总结日本经历公约文本转变过程以及韩国直接加入1991文本的经验, 指出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问题探讨
生态供需规律探析
王光华, 夏自谦
2012, 25(3): 70-73.
摘要:
文中首先辨析"可持续"和"可持续发展"2个不同概念; 提出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概念, 认为生态需求分为公共生态需求和私人生态需求, 生态供给分为公共生态供给和私人生态供给; 分析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变动规律, 认为其各自分别有量的变动以及生态需求或供给的变动2种情况; 讨论了生态供求平衡的规律, 包括生态供求变化的基本趋势和生态供求平衡的调整; 最后指出:1)满足私人生态需求必须依靠以私人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市场调节机制, 满足公共生态需求则必须依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私人投入为辅来实现; 2)增加生态供给有外延扩张和内涵扩展2种形式, 努力提高生态经济产品的价值内涵是扩大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正确选择。
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模式探讨
陈云芳, 李智勇
2012, 25(3): 74-77.
摘要: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系到社会、文化和经济等要素的复合系统问题。文中分析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式, 初步提出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模式是不断演进的, 并对演进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讨论。
我国林权抵押贷款的制度困境分析
丁海娟, 刘欣宇
2012, 25(3): 78-80.
摘要:
林权抵押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但是相关法律规范和具体实践中的抵押贷款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有诸多限制。文中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来分析林权抵押贷款的制度困境, 进而提出建议, 以期为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完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