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2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国外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研究综述
宋晓梅, 刘士磊, 潘焕学
2013, 26(3): 1-5.
摘要:
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吸引社会投资进入林业领域的首选创新融资模式,而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实践仍处于空白。为了促进我国林业投融资的发展,文中介绍国外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模式,并对美国、芬兰、智利、菲律宾4国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与经验进行深入发掘分析,总结林业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林业基金证券化和林业债券这3种主要的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模式,认为林业基金证券化更符合我国现有的林业投资环境,可以成为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优选模式。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研究进展
白彦锋, 张守攻, 姜春前, 雷静品
2013, 26(3): 6-10.
摘要: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估算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涉林议题之一。文中在简要概述该议题谈判进展和系统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木质林产品碳流动在森林碳储量中的作用,并评述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相关研究,总结计量方法应用、使用寿命以及垃圾填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特点及其对我国林业项目评估启示
万昊, 王忠明
2013, 26(3): 11-16.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科技评估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科技评估活动伴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兴起,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的富足走向繁荣,它是调整和完善科学政策发展规划、提高决策水平、调整经费等物质生产资料在各部门分配的有效手段。文中概述了发达国家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科技项目评估采用的主要方法,在考虑林业行业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投资经济效益偏低等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林业科技项目评估活动的指导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林业科技项目评估活动尽快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道路提供参考。
植物微管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饶国栋, 张建国
2013, 26(3): 17-20.
摘要:
微管蛋白是构成植物微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构成,植物微管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到维持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内运输、参与细胞运动及细胞分裂的作用。植物微管蛋白基因是一个庞大基因家族,目前已经鉴定出了多种植物微管蛋白,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植物微管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微管蛋白的基因结构、微管结合蛋白以及微管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植物微管蛋白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植物微管蛋白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林木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孙婧珏, 孙跃志
2013, 26(3): 21-26.
摘要:
目前关于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更多地是关注其与微生物间关系,而对化感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近年来林木的化感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中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关于林木化感作用研究,归纳总结了根系分泌物的种类、释放途径及作用特点,从化感作用的角度深刻揭示根系分泌物,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加以展望,以期为解决林木混交及连栽地力衰退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基于树干直径变化的树体水分亏缺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高园园, 贾黎明, 席本野, 黄祥丰, 刘诗琦, 王烨
2013, 26(3): 27-32.
摘要:
树干直径变化(TDF)对树体水分状况具有高度敏感性,利用TDF指导灌溉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中总结了TDF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参数概念,综述了国内外利用TDF诊断树体水分亏缺以指导灌溉的研究概况、指标选择与评估、实践应用等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制约该项研究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
水淹胁迫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刘泽彬, 程瑞梅, 肖文发, 王瑞丽, 封晓辉, 王晓荣
2013, 26(3): 33-38.
摘要:
水淹胁迫是河岸带和湿地植被遭受的常见逆境因子之一。植物为适应水淹环境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理代谢变化,这些变化对植物能否在水淹胁迫下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进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文中总结和评述了水淹胁迫下植物生理代谢的变化,包括植物光合生理(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其他生理代谢(丙二醛、抗氧化酶系和根系碳水化合物)等变化,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
稳定碳同位素在森林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张硕, 刘勇, 李国雷, 陈晓, 孙巧玉, 许飞
2013, 26(3): 39-45.
摘要:
介绍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稳定碳同位素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植物碳同位素丰度值δ13C的主要因子,重点分析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林木δ13C的影响,表明降雨量、土壤水分状况、温度、光照和CO2浓度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和CO2的固定,导致植物δ13C发生变化;并从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对δ13C的影响,水分胁迫条件下δ13C的变化,以及δ13C的替代测定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
道路林带对重金属的监测及防护作用研究现状
王荣芬, 邱尔发, 唐丽清
2013, 26(3): 46-51.
摘要: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车辆尾气、汽车磨损等造成了道路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道路林具有生物量大、生命周期长等优点,在重金属监测及污染防护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中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道路林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道路林对重金属的吸收、防护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了道路林带在防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现状。
城市树木滞尘能力研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戚继忠, 魏进华, 张倩, 刘瑞华
2013, 26(3): 52-57.
摘要:
近年来城市树木在降低环境粉尘污染中的作用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总结、分析了城市树木滞尘能力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滞尘能力与滞尘量概念混淆,实验技术与评价方法不成体系,数据结果可比性差难以共享,对PM2.5等细粒子阻滞作用研究结论不一致,树木滞尘特异性研究缺乏系统性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建立可比的滞尘量测定实验技术体系与树木抗性评价方法体系,建立树木滞尘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开展针对尘源、颗粒大小的滞尘特异性和针对污染粒子循环轨迹等的滞尘机理研究。
近自然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冯彩云, 孙振元, 许新桥
2013, 26(3): 58-62.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城市园林绿地在创造优美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过去园林建设的反思及对现实需求思考的基础上,人们提出用近自然理念指导园林建设。国外近自然园林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形式上表现自然、将自然引入城市;将园林规划作为城市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规划的一部分,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把整个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以推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在园林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当地自然特色,高度重视乡土植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林分动态变化模型研究进展
张雄清, 雷渊才, 段爱国, 黄森, 纪鹰翔
2013, 26(3): 63-69.
摘要:
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价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及时了解森林生长、枯损和进界的动态变化情况。要及时了解森林生长、枯损和进界的动态变化,就必须应用森林模型技术。林分动态变化模型包括了生长、枯损和进界模型。文中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生长模型、枯损模型和进界模型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并提出下阶段的发展趋势。
竹材断裂特性研究进展
安晓静, 余雁
2013, 26(3): 70-73.
摘要:
随着竹材在建筑行业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其断裂特性成为安全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文中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竹材断裂韧性测试和断裂机理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并着重强调应借鉴国际生物材料界从生物材料分级结构角度研究材料增韧机制的理念,从宏观、组织和细胞水平及分级界面的角度来定量揭示竹材的增韧机制。
各国林业
日本森林疗法及启示
南海龙, 王小平, 陈峻崎, 朱建刚, 杨晓晖, 温志勇
2013, 26(3): 74-78.
摘要:
森林疗法是基于实证实验,科学利用森林浴效果,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和预防疾病目标的替代疗法。文中介绍了森林疗法的起源、基本含义和机理,综述了日本森林疗法的发展历程、证实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森林疗法线路设计理念,分析了日本森林疗法基地认证和森林理疗师资格考试制度,还对北京市引进与开展森林疗法进行了展望,认为推动森林疗法对增进居民健康、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发展区域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
印度尼西亚木材非法采伐现状分析
姜凤萍, 陆文明, 孙睿, 孙久灵
2013, 26(3): 79-82.
摘要:
印尼森林资源丰富,但非法采伐猖獗。印尼政府为保护剩余的森林资源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文中介绍印尼木材非法采伐的现状和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德国林业管理体制和成效借鉴
李茗, 陈绍志, 叶兵
2013, 26(3): 83-86.
摘要:
德国是林业发达国家,完善的林业管理体制是德国增加森林资源、鼓励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文中介绍德国森林资源概况、联邦和州层面的森林管理体制以及森林法律法规,分析其对德国林业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对我国林业管理的启示。
问题探讨
我国原木进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唐帅, 宋维明
2013, 26(3): 87-91.
摘要:
原木在我国木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随着我国木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原木消耗大幅上升, 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原木进口量持续多年保持增长。文中介绍了我国原木进口的基本情况:进口总量、进口材种结构和进口来源; 通过逐步回归方法, 以1995-2010年原木进口数据为样本, 分析影响我国原木进口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我国原木进口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木材产量、木家具和胶合板出口量的显著影响。为此, 文中认为创新木材加工技术、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拓宽木材进口渠道是保证我国木材供给的关键所在。
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的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监测指标分析
刘小丽, 张守攻, 徐斌
2013, 26(3): 92-96.
摘要:
对森林进行综合监测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建立监测指标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国有林区。为了探索建立东北国有林区的森林综合监测指标体系,文中根据该地区林业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进行分析,明确了这些标准对于森林综合监测指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