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29卷  第2期

综合述评
森林和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王学全, 李少华, 包岩峰
2016, 29(2):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1
[摘要](2512) [HTML] (48) [PDF](1337)
摘要:
通过参加国际林联第24届世界林业大会, 结合会议论文和现场报告等资料可以看出, 森林和水不仅可以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 而且还存在相互作用。研究森林和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了解全球森林和水相互作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森林与水研究的趋势和热点问题, 重点阐述在生态水文认知、干旱适应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水文过程、森林和水管理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期借鉴国际森林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研究和管理理念, 拓宽我国生态水文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
专题论述
近自然小流域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
兰倩, 吴水荣, 邬可义, 陈绍志, 李婷婷
2016, 29(2): 7-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2
[摘要](2488) [HTML] (57) [PDF](1339)
摘要:
近自然小流域森林经营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营林设计, 充分运用近自然育林理念, 有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完备、流域景观完整度高的优质森林生态系统。文中对世界各国小流域森林经营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并通过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近自然小流域森林经营实践, 阐明该经营模式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为推动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高山林线树木光合作用适应性研究进展
凌子然, 王丹碧, 张云燕, 施恩, 耿其芳, 王中生
2016, 29(2): 12-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3.y
[摘要](2187) [HTML] (65) [PDF](1464)
摘要:
高山林线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过渡带, 各类环境因子随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林线过渡带物种组成与植被格局变化、林线上下界及树线推移等长期受到生态学与植物学研究的关注。不同生活型的林线植物, 尤其是木本植物对高海拔林线逆境光合响应方式与策略的差异, 直接导致林线植被组成与分布格局的变化, 最终影响林线上下界以及树线的形成。并且,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变化特征已成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林线植被未来动态变化的重要参数。文中主要从叶片形态与结构以及叶片光合生理代谢等方面, 综述山地木本植物适应林线逆境的相关研究进展, 以期有助于理解高寒地带林线生境植被分布格局形成以及物种组成变化的驱动因子, 为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开展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瘿木成因及树种调查
何海珊, 邱坚
2016, 29(2): 18-2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3
[摘要](2917) [HTML] (23) [PDF](1303)
摘要:
瘿木是制作家具、工艺品的珍贵木材, 装饰性强, 商业价值高。文中通过调查可形成瘿木的树种及成因、材质特点及利用现状, 对瘿木的研究与利用进行了展望。调查发现有32科52属100余种瘿木树种, 树种丰富;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faciens、真菌、冻伤和林火等可使树木结瘤, 根癌农杆菌和冻伤使树木结瘤的过程都与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基因变异有关。目前已知几种瘿木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和断裂能较正常材高; 几种瘿木木质素含量增加, 纤维素含量降低, 多种抽提物含量增加, 细胞形态变异。文中认为人工培育瘿木可尝试选择树龄较大的林木, 以真菌或细菌病原接种、低温刺激及火烧等方法促进其结瘤。
地表高程测量仪及其在湿地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许佳宁, 雷霆
2016, 29(2): 23-2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08.y
[摘要](2212) [HTML] (29) [PDF](1398)
摘要:
湿地地表高程变化的测量对于预测海平面相对上升对红树林的影响、研究植物对湿地沉积过程的影响以及浅层沉陷的研究很有帮助。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发明的地表高程测量仪能够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测量沉积物高程变化。由于其易于掌握、测量数据精确、携带轻便等特点, 是监测泥沙淤积和地表沉降特征的理想工具。文中主要介绍地表高程测量仪的结构、类型、测量方法, 展望其在我国湿地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同时还与其他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地表高程测量仪结合水平标志层法能够获取湿地地表沉降速率和湿地浅层沉陷速率, 有助于了解湿地的保护与管理现状, 预测湿地演化及植被演替趋势,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林木远缘杂交育种现状及研究进展
赵罕, 朱高浦, 狄爱民, 何建涛, 乌云塔娜
2016, 29(2): 28-3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06.y
[摘要](2434) [HTML] (51) [PDF](1494)
摘要:
远缘杂交是拓宽种内遗传资源、扩大基因库和弥补近源杂交局限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林业生产上已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 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 远缘杂交往往具有一定的不亲和性, 对育种进程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文中对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历史、原理、育种策略及在林业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对远缘杂交育种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远缘杂交育种在林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研究进展
左海军, 王彦辉, 于澎涛, 徐丽宏, 熊伟, 王会霞
2016, 29(2): 33-3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4
[摘要](2234) [HTML] (47) [PDF](1750)
摘要:
空气颗粒物污染日益加剧导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 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减轻空气颗粒物污染危害, 利用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安全可靠的绿色治理技术应运而生。立足于国内外在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 文中系统总结了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的5个作用途径, 即减尘作用、滞尘作用、吸尘作用、降尘作用和阻尘作用, 并指出利用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存在的问题与研究需求, 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植被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形成机制、植物防治技术体系与治理模式等研究。
高保护价值森林与生态公益林区划比较研究
赵劼, 贺薇, 吕爱华, 王红春
2016, 29(2): 38-4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0.y
[摘要](2609) [HTML] (57) [PDF](1297)
摘要:
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已在我国林业相关部门受到广泛关注, 但只有少数森林经营单位实际开展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判定工作。由于我国关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标准还没有量化指标, 使得大多数森林经营单位无法得出确切的区划结果。文中介绍了高保护价值森林与生态公益林的概念, 从判定标准、区划方法和应用范围3个方面比较了高保护价值森林与生态公益林之间的异同点, 并以我国4个森林经营单位作为案例分析, 对我国建立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体系提出建议, 以期推动高保护价值森林在我国的发展。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张丽云, 赵天忠, 夏朝宗, 史京京, 曾庆伟
2016, 29(2): 44-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5
[摘要](2369) [HTML] (18) [PDF](1786)
摘要:
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的变化信息, 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总结当前变化检测技术流程及方法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灾害防控以及林业重点工程监管3个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望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前景。
竹材密度测定方法及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王卿平, 刘杏娥, 张桂兰, 杨淑敏, 马建锋, 田根林
2016, 29(2): 49-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6
[摘要](2230) [HTML] (66) [PDF](1430)
摘要:
文中介绍了常见的竹材密度测定方法及其特点, 阐述了竹材密度变异规律及产生密度变异的主要机理, 并简要探讨了密度变异对竹材及竹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这些成果对竹材密度的深入研究及其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各国林业
多元治理视角下中国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与政府角色变迁
吴守蓉, 郭月亮, 冀光楠
2016, 29(2): 54-5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7
[摘要](2437) [HTML] (67) [PDF](1357)
摘要: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之一, 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文中构建了以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和多元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阶段与政府角色变迁分析框架; 提出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立与建设期, 改革开放后进入变革与成长期(包含缓慢发展、逐步变革和快速成长3个亚阶段); 阐述了各阶段特征以及相应的政府角色定位。随着未来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成熟, 需要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合作的多元治理模式。
基于结构转换视角的中国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王非, 朱震锋, 曹玉昆
2016, 29(2): 60-6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8
[摘要](2424) [HTML] (34) [PDF](1259)
摘要:
在我国全面停伐背景下, 实现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转型迫在眉睫。文中测算、对比和评价2003—2014年全国及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和方向, 以期掌握重点国有林区近年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 得到以下结论:1)重点国有林区各森工林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普遍较慢, 同一林区不同产业的增速差异化不显著; 2)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转换方向总体合理, 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趋势有助于实现林区产业效率均衡与结构稳定; 3)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整体低于全国水平。根据研究结论, 从巩固非林替代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注重制度配套以及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支撑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
中国林业PMI指数先行期测算
罗信坚, 宋维明, 孟倩, 陈绍志, 刘颖
2016, 29(2): 65-7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09
[摘要](2183) [HTML] (33) [PDF](1312)
摘要:
利用时差互相关方法分析中国林业PMI测试期数据(FPI指数)与木材产业宏观经济数据之间的领先相关关系, 结合峰谷比较法探究FPI指数中进口指数和出口指数分别与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额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研究表明, FPI指数对木材产业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出一定的领先相关, FPI的进口指数和出口指数分别领先于木质林产品进出口额1~3个月, 可为今后对木材产业的监测及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构建
崔玉倩, 陈洁, 徐斌
2016, 29(2): 71-7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10
[摘要](2546) [HTML] (3) [PDF](1283)
摘要:
为打击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 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经济体纷纷出台贸易法规, 要求企业开展尽职调查, 促进合法木材贸易。文中从标准要求、程序、风险评估及结论、运行机制、企业接受程度、满足法案要求程度等方面对现行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中国木材合法性尽职调查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宗旨及主体框架, 并讨论体系实施的潜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现状与策略研究
安元强, 郑勇奇, 曾鹏宇, 李斌, 林富荣, 李文英
2016, 29(2): 76-8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05.y
[摘要](2807) [HTML] (67) [PDF](2014)
摘要: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世界发达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十分重视, 我国也将林木种质资源列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和林业生产力, 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对优质、高效和多样化林业产品的需求, 关乎国家林业战略目标实现以及我国生态、木材和粮油安全。文中根据目前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进展及成果, 结合贵州省铜仁市实际情况, 分析、讨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明确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方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对如何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尼泊尔社区林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探析
ShovitKoirala, 谢屹
2016, 29(2): 82-8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11
[摘要](2665) [HTML] (22) [PDF](1319)
摘要:
尼泊尔社区森林管理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文中介绍尼泊尔社区林业的起源和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 阐述尼泊尔社区林业的运行体系, 重点是林业部门、森林使用者联合会、森林使用者小组的角色; 分析尼泊尔社区林业在提高森林质量和产出、帮助社区群众增收、促进REDD+机制和PSE机制发展、提高妇女等弱势群体参与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探讨森林使用小组在内部治理、利益分配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总结尼泊尔社区林业的特点, 并提出对于林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启示。
加拿大森林资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基于林木生长周期的视角
张晖, 姚瑶
2016, 29(2): 87-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2.012
[摘要](2437) [HTML] (9) [PDF](1220)
摘要:
利用加拿大1990—2010年林产品产量数据,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 考察加拿大经济增长与森林资源采伐量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 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了代表林木生长周期的时间序列变量, 以探讨林木生长周期对森林资源采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加拿大森林资源采伐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且林木生长周期对曲线形状的影响显著。从研究结果得到的政策启示是, 在设置森林采伐限额时应注意林木的生长周期, 在林木初生长期应降低采伐限额来保护幼树, 从而为采伐迹地天然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和条件。
一带一路
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现状
赵晓迪, 赵荣
2016, 29(2): 91-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2.y
[摘要](2369) [HTML] (32) [PDF](1346)
摘要:
乌兹别克斯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度, 了解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动态对于加快中乌林业合作、推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森林资源、林业法规政策、林业机构、森林经营、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林业科研教育等现状, 在此基础上总结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展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合作的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