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29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基于森林认证的环境影响评估应用指南研究
赵劼
2016, 29(3):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9.y
[摘要](2469) [PDF](1431)
摘要:
近年来森林认证在我国取得了较大进展,逐步成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森林认证的要求主要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估指南或操作规范主要针对建设项目,我国森林经营单位在开展森林认证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对环境影响评估的步骤、方法不了解和缺乏实践操作指南的问题。文中以国际、国内森林认证标准关于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估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认为森林经营单位的日常环境影响评估包括总体评估和针对特定经营活动的评估,阐述了2类评估的具体内容及应评估的要素,指出在评估时应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缓负面环境影响的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森林经营单位开展营林活动环境影响快速评估提供可操作的应用技术指南。
现行林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及借鉴
曹熔琨, 李秋娟, 陆文明
2016, 29(3): 7-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1
[摘要](2235) [PDF](1324)
摘要:
目前世界上约26个国家实施了林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文中从适用对象和范围、定义和标准、符合性证明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提供借鉴。
林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逻辑回归模型的应用
金浩然, 马萍萍, 刘盛和
2016, 29(3): 12-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2
[摘要](2347) [PDF](1313)
摘要:
林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揭示林地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动态模拟、预测林地利用变化的前提工作。逻辑回归模型是研究林地变化驱动力的常见方法,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文中对逻辑回归模型在国内外林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通过文献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方法逻辑回归模型具有适用于因变量是分类变量的案例、重视空间机制等优势; 提出未来通过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林地变化驱动力研究需要考虑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选用恰当的研究单元、尺度以及变量。
国内外产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张琦, 万志芳
2016, 29(3): 18-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3
[摘要](2440) [PDF](1304)
摘要:
产业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缓解产业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把产业活动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并通过比拟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形成一种产业替代模式,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协同进化性等特征。文中阐述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特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讨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扈花, 刘泽彬, 樊亚鹏, 王彦辉, 左海军, 王亚蕊
2016, 29(3): 24-2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4
[摘要](2267) [PDF](1378)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总结评述了目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组成、时空变化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和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同时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槭树叶呈色机理研究进展
郁敏, 张亚辉
2016, 29(3): 30-3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4.y
[摘要](2164) [PDF](1254)
摘要:
槭树绚丽多姿、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可用作庭院树、行道树或景观林树种,在美化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和探讨了槭树叶呈色的生理机理、生态影响因子、花青苷及其合成相关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槭属彩叶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槭树秋色叶变色机理深入研究、叶色改良、新品种育种及其栽培技术提高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空间格局研究综述
马志波, 肖文发, 黄清麟, 庄崇洋, 郑群瑞
2016, 29(3): 35-3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5
[摘要](2354) [PDF](1513)
摘要:
物种多样性和空间格局是过去自然过程和人类干扰的结果,也是群落未来发展的起点,是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也是应用研究的热点。文中对这2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以适应管理更复杂森林的需求。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方面,针对物种的长期共存机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或假说,目前不同观点有整合趋势,并开始探讨不同机制在物种多样性维持方面的贡献;个体大小的多样性是多样性研究的一个新内容,最近开展了很多有关林木直径大小的研究。在空间格局方面,提出很多分析方法和检验判别统计量,在只需检验格局类型时扩散系数表现较好,而需探讨不同尺度格局类型时可以使用点格局分析。由于林木的高生长差异,多样性和格局在垂直方向有独特的表现,但是在当前研究中较少涉及垂直方向。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研究,这对群落水平的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近自然经营具有现实意义。
冬青属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钱燕萍, 田如男
2016, 29(3): 40-4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7.y
[摘要](2521) [PDF](1303)
摘要:
冬青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园艺品种多样,叶、花、果等具有优良的观赏特性,抗性较强,具有广泛的园林应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文中综述了冬青属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与引进,从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冬青属植物的园林应用,提出目前我国冬青属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调查和保存、加速优良种质资源繁育和引进、深入探索冬青属种质资源的药用价值等建议,旨在为冬青属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白榆研究利用现状及我国白榆良种化探讨与展望
朱建峰, 乔来秋, 张华新
2016, 29(3): 46-5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20.y
[摘要](2123) [PDF](1247)
摘要:

白榆(Ulmus pumila)是我国分布最广、最重要的榆属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由于人们对白榆优良性状认识不足,近年来白榆在科研和生产等方面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文中介绍了白榆资源地理分布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综述了白榆研究(不同自然类型、遗传结构特性、扦插组培快繁、逆境生理响应、病虫害防治和天然活性成分分析)、利用(生态防护、用材、园林观赏和药用等)和我国白榆良种选育(种子园建设及种子区划、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白榆推广应用的良种化建议,并对白榆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白榆的研究水平、提高白榆利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国家公园定位研究及其启示
王佳鑫, 石金莲, 常青, 张同升, 徐荣林
2016, 29(3): 52-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5.y
[摘要](2504) [PDF](1795)
摘要:
国家公园制度作为一种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鉴于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文中以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典型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建设背景、管理目标、功能定位上加以梳理,重点分析其中产生差异的原因,借鉴其成功经验,立足于本国国情,探究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新路径。
沙尘溯源方法研究进展
杜宏印, 郭浩, 郭翠萍, 谢徽
2016, 29(3): 59-6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16.y
[摘要](2315) [PDF](1221)
摘要:
沙尘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既有增加降雨、减缓气候变暖、提高海洋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等功能,同时也有污染空气、影响人类健康、危害农林业及交通等副作用,所以沙尘溯源是荒漠生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沙尘溯源研究历史及其现状,介绍了物理、化学、同位素等研究方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沙尘溯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展望,目的在于探寻沙尘溯源研究途径,为我国沙尘暴预报、沙尘源区健康管理、减少沙尘暴危害等提供参考。
林木修枝研究进展
王春胜, 曾杰
2016, 29(3): 65-7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6
[摘要](2326) [PDF](1331)
摘要:
作为一种传统森林经营措施,人工修枝具有悠久历史。合理修枝不仅可调控林木生长,还可改善林木干形,控制病虫害,在无节材培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从修枝的理论基础、修枝技术以及修枝效应等方面评述了当前国内外修枝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我国林木修枝工作的不足,对今后人工修枝研究进行了展望。
正交胶合木的特性及发展前景
龚迎春, 任海青
2016, 29(3): 71-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7
[摘要](2199) [PDF](2350)
摘要:
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木结构建筑得到推广。但2015年我国的天然林禁伐使得木材资源紧缺,亟需利用低质木材制备工程木产品。文中介绍了新型绿色环保工程木产品——正交胶合木(CLT)的加工工艺、特性、工程应用及在我国的发展机遇,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阐明了CLT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
ANSYS在木结构构件中的应用
胡家航, 强添纲, 郭明辉
2016, 29(3): 75-7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8
[摘要](2140) [PDF](1357)
摘要:
介绍了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特点和进行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步骤。通过在木桁架、木结构剪力墙和木结构楼板3种结构中应用得知,ANSYS可以用于对木结构构件的建模和应力分析以及进行相应的力学性能预测,且研究精度高、速度快,可节约大量的产品试制和试验经费,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结构的优化。
各国林业
中国林业生产效率的格局与区域差异分析
黄韶海, 王国峰, 邓祥征, 陈建成
2016, 29(3): 80-8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09
[摘要](2272) [PDF](1244)
摘要:
林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但是作为一个产业,林业的生产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其生产效率处于什么样的区间还有待深入研究。文中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同时间节点的林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并通过生产效率空间变化来揭示中国林业生产效率变化的规律,最后通过局部空间相关检验对中国林业生产的空间集聚进行分析,旨在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我国木材物流研究进展
张兰怡, 邱荣祖
2016, 29(3): 86-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10
[摘要](2246) [PDF](1667)
摘要:
木材物流关系着木材成本、环境效益及企业收益。文中对我国木材物流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以为木材物流各环节有序运作提供帮助。
日本绿道建设概况及启示
刘畅, 陈小芳, 孙欣欣, 邓送求, 谭艳萍
2016, 29(3): 91-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3.011
[摘要](2558) [PDF](1262)
摘要:
归纳总结日本绿道的建设背景及建设概况,主要分析其基于保护林制度的生态型绿道建设现状,并以日本北九州市若松区响滩地区生态型绿道建设为实例对其实践加以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日本绿道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绿道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