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0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全球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贸易现状和启示
王文霞, 胡延杰, 陈绍志
2017, 30(3): 1-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31.y
[摘要](2230) [PDF](1586)
摘要: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通过互惠协定和认证许可体系致力于管理物种跨国贸易,预防濒危物种因国际贸易而过度开发乃至灭绝,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CITES管理理念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文中讨论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贸易面临的问题、物种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实现方式、经济激励与促进民众生计、野生动物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等,提出了我国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建议,以期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国际立法中的湿地恢复激励机制及启示
韩君芳, 田信桥, 马兰兰
2017, 30(3): 6-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3.001
[摘要](2160) [PDF](1081)
摘要: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等国际性立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主要方式有以直接付费、反向财政激励、以税收减免为主的财政性激励机制和以良好宣传的激励、独占使用湿地资源的激励、湿地缓解银行激励为主的非财政性激励机制。文中对这些激励机制进行了规范考察和效果分析,提出在湿地保护制度和机制构建中借鉴国际立法中的湿地恢复激励机制成功经验、丰富湿地恢复激励方式、拓宽湿地恢复资金来源、推行社区共管的湿地管理模式、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是实现湿地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
土地产权安全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黄培锋, 黄和亮
2017, 30(3): 12-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3.002
[摘要](2004) [HTML] (43) [PDF](1160)
摘要:
土地产权安全作为解决土地产权问题的核心,已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文中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1)已有研究对土地产权安全的内涵认识很不一致,也没有对其衡量指标进行统一的界定;2)由于保障性方面的数据很难获取,研究中常常采用实质性的衡量方法作为替代来阐释土地产权安全;3)关于土地产权安全和经济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往往缺乏相关指标内生性的考虑。正是由于研究者对土地产权安全的定义和衡量方法不同,实证研究结论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树木叶片光合能力随叶龄变化研究进展
崔西甜, 袁凤辉, 王安志, 关德新, 吴家兵, 金昌杰
2017, 30(3): 18-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20.y
[摘要](2140) [HTML] (38) [PDF](1522)
摘要:
叶片光合能力是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反映,直接决定着植物生产力的高低,受叶片外界环境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叶龄作为叶片连续生命进程的重要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展叶期、成熟期和凋落期内叶片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动态。研究表明,随着叶龄变化,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CO2饱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Rubisco催化反应速率等叶片光合能力指标均会发生不同程度及趋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叶片生理指标(结构性指标、非结构性指标、营养元素等)影响。文中总结了树木叶片光合能力随叶龄变化的趋势,分析了光合能力随叶龄变化的生理机制,据此对叶片光合能力随叶龄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途径研究综述
刘丙花, 赵登超, 贾明, 王小芳, 梁静, 舒秀阁, 马安宝, 孙蕾
2017, 30(3): 24-2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3.003
[摘要](2211) [PDF](1456)
摘要: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世界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实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全球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文中从修剪、地表覆盖、亏缺灌溉、施肥、外源ABA施用和品种选育6个方面综述了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途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以期为在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条件下提高农林植物WUE、实现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盐胁迫对树木生长影响研究综述
列志旸, 薛立
2017, 30(3): 30-3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3.004
[摘要](2032) [PDF](1188)
摘要:
盐胁迫是影响树木生长最严重的限制因子之一,树木受害后根系生长受阻、叶片变小、发育迟缓,造成植株矮化、提前开花,早衰甚至死亡。文中综述了盐胁迫对树木种子萌发、生长、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等的影响,以为加强树木抗盐机理研究和耐盐树木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竹亚科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朱振贤, 张芬耀, 宋盛, 蔡函江, 毕毓芳
2017, 30(3): 35-4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33.y
[摘要](5138) [PDF](1691)
摘要:
竹亚科植物具有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用途广、投入少等优势,可以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竹类植物的特殊生长发育规律,至今在形态分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部分竹种存在归属混乱的问题。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文中综述了竹类植物的分类现状和进展,指出了目前竹类植物分类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竹类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森林景观色彩评价研究
王子, 荣媛, 李明阳, 钱春花
2017, 30(3): 41-4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3.005
[摘要](2116) [PDF](1497)
摘要:
在森林景观中,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森林景观的美主要是以视觉美的形式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色彩规划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文中在对国内外森林景观色彩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森林景观色彩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林业资源统计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
鲁东民, 王忠明, 付贺龙
2017, 30(3): 46-5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30.y
[摘要](2012) [PDF](1354)
摘要:
针对传统林业资源统计数据多采用文字和表格等方式表达,其形式单一、可视化程度低,难以体现林业资源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等,文中提出构建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林业资源统计数据可视化系统,介绍了该系统关键技术、设计方法、运行效果,并提出了系统发展与研究展望。该系统采用B/S模式下的3层架构:数据层存储了4年的世界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和中国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并采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离存储的模式;后台服务层通过ArcGIS Server和Web Service相结合的方式为前端提供GeoJSON格式数据接口;前端页面层利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实现具体模块。为提高可视化效果,采用Highcharts框架对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该系统丰富了林业统计资源数据的可视化方式并有效表达出林业资源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性,提高了林业资源统计数据可视化程度。
森林多目标规划软件GISCAME及其生物量模块研究进展
梅光义, 孙玉军, ChristineFürst, 陈志泊
2017, 30(3): 52-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09.y
[摘要](2117) [PDF](1022)
摘要:
在景观尺度,德国的GISCAME把权属、经营措施等森林经理学方法对森林功能与服务的影响加入到森林多目标规划中,对多权属区域森林多目标权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物量规划为例,该平台引入一种提高生物量和生态服务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权衡的土地利用策略模型,通过生长与收获模型结合的评估方法,解决了小班经营决策和区域规划目标不统一的问题,用情景分析来检验不同措施选择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量增加要求上的差异。从森林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该系统在生长与收获模型、森林调查数据、权属转换率、可及性、保护等级、皆伐或者间伐经营措施改变等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假设问题。为将GISCAME平台引进到我国森林经营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嵌套精准模拟和景观资源可及性等问题研究,系统探索森林权属功能潜力及森林保护等级功能潜力数量差异,为森林景观精准规划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去趋势方法与误差分析
贾敏, 朱万泽, 王文志
2017, 30(3): 59-6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27.y
[摘要](2336) [PDF](1390)
摘要:
树轮因其定年准确、分辨率高、连续性强、样本分布广泛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气候的重建、生长-气候响应关系和林线动态等研究。树轮形成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还受温度、降水、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去趋势方法影响树轮年表的质量和其中所含的不同频域气候信号,选择适合的生长趋势拟合方法以及误差分析,从而能从树轮资料中获取较多的气候信息并保证精度是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文中综述了树木年轮气候研究中的主要生长趋势拟合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并对年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未来树轮气候学研究中生长趋势拟合应注重多种方法和多种误差的结合分析。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胡海清, 罗斯生, 罗碧珍, 苏漳文, 魏书精, 孙龙
2017, 30(3): 64-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29.y
[摘要](2272) [PDF](1142)
摘要: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含水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森林可燃物着火的难易程度。高效准确地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理论算法、预测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燃物含水率研究展望:加强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优化测定方法并强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标准化工作,加强可燃物含水率时空异质性研究,加强观测尺度外推问题研究并构建含水率遥感反演模型。
实体木材中甲醛释放研究
王正国, 段新芳, 薛开拓, 安鑫, 虞华强
2017, 30(3): 70-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26.y
[摘要](2093) [PDF](1248)
摘要:
甲醛释放限量是人造板及其制品健康环保的重要指标。确定科学合理的绿色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值,必须研究实体木材中甲醛的释放规律。为了制定绿色人造板及其产品的评价标准,文中介绍了实体木材的甲醛含量、甲醛的来源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木材中醛和酮的释放机制,并基于制定绿色人造板标准的需要提出了研究展望。
各国林业
农户林地流转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吗?——分树种情况下DEA-Tobit模型分析
张自强, 高岚, 李怡
2017, 30(3): 75-8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3.006
[摘要](2064) [PDF](985)
摘要:
基于广东、浙江、广西、安徽4省(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分析农户林地流转对不同树种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平均水平看,农户林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296 1、0.506 1和0.508 3,且流转户在这3个方面的水平均高于非流转户,但不明显;从分树种来看,单个树种在这3个方面的提高程度也并不明显,且林地流转与否对这3个方面的影响并不都是正向显著的。因此,农户林地流转未必能显著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政策鼓励需要针对不同树种生产特征差异进行匹配。
基于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上市林业企业林产品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微观测算
侯方淼, 田朝, 曹月明
2017, 30(3): 81-8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3.007
[摘要](2250) [PDF](1231)
摘要: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促使学者纷纷探究贸易统计的新方法,增加值贸易核算逐渐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认可。以贸易增加值方法核算中国林业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对于减少我国林产品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2001-2015年上市林业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核算林业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并在此基础上核算中国上市林业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以估算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林业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波动上升且增长缓慢,林产品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分别针对企业和政府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海岛植被修复的适生植物
郑俊鸣, 张嘉灵, 郑建忠, 方笑, 邓传远
2017, 30(3): 86-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32.y
[摘要](2090) [PDF](1391)
摘要:
海岛的脆弱性与人为的干扰造成海岛植被生态逐年恶化,亟需开展修复工作。文中介绍了中国海岛植被修复现状、海岛适生植物筛选与引种,认为开展海岛植被的优势种调查将是海岛植被修复树种筛选的重点,可为植被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文中将中国海岛划分为庙岛群岛组、浙江海岛组、闽粤岛屿组、台湾岛组和海南岛组5组,综述了海岛地带性植被、砂生生态类群、盐生湿地生态类群、基岩生态类群、海岸林生态类群的优势种,列出了可应用于中国海岛修复的适生植物种类,并对我国筛选及开发利用具有海岛植被恢复特色的植物提出了建议。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恢复模式的诊断与调整
杨苏茂, 熊康宁, 喻阳华, 刘兴宜, 董晓超
2017, 30(3): 91-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25.y
[摘要](2027) [PDF](1351)
摘要: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面积稀少、人地矛盾剧烈、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度极大,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功能、遏制石漠化发展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众多学者采用林草植被恢复进行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经过长期的生物学过程检验发现这些模式虽然成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的15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恢复模式,深入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和成效,并就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诊断,发现主要存在结构缺失型、立地衰退型、低度适应型和产业脱节型4种缺陷类型;依据不同缺陷类型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模式调整和结构优化需要突破异龄复层混交、地力改良、适应性修复和产业链延长等关键科技问题,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