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1卷  第3期

专题论述
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研究综述
缪东玲
2018, 31(3): 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1.y
[摘要](1837) [PDF](990)
摘要:
文中在回顾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问题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主要研究方向及其进展,总结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论。非法采伐及其相关贸易问题本身具有多面性、多维度的特点,且其范围逐渐扩展。现有研究多停留于宏观层面,涉及非法采伐的定义和维度,涵盖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的规模、驱动因素、影响、治理形式和效果等,但缺少微观企业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GFPM、EFI-GTM等模型和半结构访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影响、治理的相关实证研究。
林业科技成果标识方法及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军, 张旭, 刘燕, 陈艳, 杨彦臣, 冯鹏飞, 王纪红
2018, 31(3): 9-1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2.y
[摘要](1653) [PDF](745)
摘要:
林业科技成果是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建立统一的标识体系和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林业科技成果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文中在分析林业科技成果特点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对象标识符技术构建了林业行业科技成果的顶层标识与解析机制,构建出一种新的科学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并且基于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技术实现林业科技成果标识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并介绍了管理平台的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林业科技成果数据管理的发展建议。使用该平台可有效实现全国林业科技成果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的唯一标识,从而为打破林业行业成果共享壁垒奠定基础。
湿地挺水植物凋落物分解研究概述
平云梅, 崔丽娟, 李伟, 潘旭, 雷茵茹, 魏佳明
2018, 31(3): 15-2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3.y
[摘要](1749) [PDF](809)
摘要:
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会对湿地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文中从挺水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法、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元素释放以及分解与水体营养化水平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特征。指出除了传统的分解袋法之外,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法、同位素13C和15N示踪法也应用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研究中;不同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是不相同的,分解速率的不同致使凋落物元素释放的不同,且在分解过程中受到挺水植物凋落物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还分析了挺水植物凋落物独特的分解方式——立枯分解,指出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可能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且不同植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水体质量,提出对挺水植物凋落物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在植物生长末期清除部分植物凋落物,减少对水体的影响。还展望了今后在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大气臭氧污染植物指示研究进展
曹吉鑫, 叶思源, 陈展, 尚鹤
2018, 31(3): 21-2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42.y
[摘要](1867) [PDF](896)
摘要:
近年来,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展大气O3污染的指示监测工作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农作物以及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敏感植物指示大气O3污染状况以其简便易行的技术优势,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介绍O3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不同植物对O3胁迫敏感性差异的成因以及利用植物指示监测大气O3污染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利用植物指示大气O3污染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出应强化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深入研究敏感植物对O3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开发时效性强的指示评价指标;2)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筛选识别对大气O3污染敏感的乡土植物,并归纳总结各敏感植物的适用条件;3)推进大气O3污染植物指示评价方法的标准化,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系统网络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王虎威, 张文革, 于新文, 张旭, 邓广, 刘燕, 王纪红, 李凡
2018, 31(3): 28-3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5.y
[摘要](1793) [PDF](957)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数据是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环境保护数据。随着观测系统日趋复杂及监测数据量逐渐增多,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数据管理和共享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方便数据存储、及时共享信息和易于挖掘数据隐藏信息,文中基于B/S模式,采用Jquery框架及MongoDB+Sqlserver存储架构建设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系统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我国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系统的网络可视化管理。平台具有地图可视化展示、数据实时观测及统一管理、数据可视化分析与共享等功能。在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使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全国森林生态站信息的规范系统化汇集、网络可视化管理和云存储共享服务的目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遥感数据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在林业中的应用
张博, 孙玉军, SajjadSaeed, 周来, 陈丽萍, 张雅馨
2018, 31(3): 34-4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7.y
[摘要](1870) [PDF](1222)
摘要:
在林业研究中,具有空间属性的林业数据分析、建模和预测越来越受到关注。遥感技术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提供了大尺度空间格局分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预测的方法。文中简单介绍了遥感技术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和特点,从监测与分类、估计与模拟2个方面综述地统计学结合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并针对遥感数据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在林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
木本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谢艺潇, 孙红, 王雨, 杨富裕
2018, 31(3): 41-4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7.y
[摘要](1657) [PDF](1152)
摘要:
叶蛋白是从植物茎叶中提取的高质量蛋白浓缩物,其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均衡,是一种高营养蛋白。到2020年,预计我国畜牧业总需蛋白将有50%的缺口,而叶蛋白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质来源,对我国来源广、基数大的木本植物资源进行叶蛋白提取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介绍木本植物新鲜叶片和干燥叶片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副产品的利用方式,指出我国叶蛋白现有提取工艺研究概念上的混淆和操作上的不足,提出对浸提方法和析出方法进行拆分式优化、区分所用木本植物品种及收割期的建议,展望包括培育新品种、加强生物方法高速浸提研究在内的木本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对于木本植物叶蛋白的提取研究,国外研究报道较少,我国也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叶蛋白提取工艺较为复杂,诸多因素对其结果均有影响。针对木本植物固有的生物特性,找到对应的提取工艺,对其进一步加工及工业化生产利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各国林业
中国主要木材交易市场发展时空变化分析
杨羽昆, 陈绍志, 赵荣, 荆玉慧
2018, 31(3): 48-5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50.y
[摘要](1805) [PDF](994)
摘要:
文中从区域均衡性、市场繁荣度以及区域相关性3个方面对中国成交额上亿元的木材交易市场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主要木材交易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状况日益突显;2)处于繁荣地区和较繁荣区的木材交易市场较少,木材交易市场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仍有较大潜力;3)各地区木材交易市场在空间发展上呈正相关,但其程度正在逐渐减弱,“HH”型木材交易市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LL”型木材交易市场向西南方向缓慢延伸。
花田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张艳慧, 王雁
2018, 31(3): 52-5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5.y
[摘要](1608) [PDF](1030)
摘要:
花田指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大量地在田间种植,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几年花田热兴起,国内有些花田只注重一时的景观效果,盲目跟风,使现在国内的花田建设引起争议。文中介绍了花田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花田案例;结合中国自然条件及国家政策,对花田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花田建设必须将景观性与经济性相结合,以稳定的业态支撑花田的观赏价值,这样花田才能可持续发展。
我国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进展
王思琪, 武曙红, 朱晓梅, 葛玉祥
2018, 31(3): 58-6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4.y
[摘要](1658) [PDF](793)
摘要:
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问题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人工林内幼苗数量过少及难以发育为幼树的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文中综述了影响我国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的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环境、生物因子及人工营林技术等的研究概况。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樟子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对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影响方面的研究尚少有报道,或可以为解决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问题提供更深入的思路。
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探索
孟祥江, 何邦亮, 马正锐, 侯元兆, 李玉敏
2018, 31(3): 63-6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3.y
[摘要](1840) [PDF](822)
摘要: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在满足国内木材需求和维持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对森林的利用形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马尾松林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其提供多种生态服务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马尾松林经营模式。近自然育林以培育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为目标,是满足人们对森林多种需求的有效途径。文中综述了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理念在马尾松林经营中的探索应用,并提出马尾松林未来经营方向。
中国竹材制浆造纸及高值化加工利用现状及展望
沈葵忠, 房桂干, 林艳
2018, 31(3): 68-7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0.y
[摘要](1584) [PDF](1288)
摘要:
竹材是一种优良的纤维原料,可用于制浆造纸和提取竹原纤维。竹材的纤维形态、化学成分基本介于针叶木和阔叶木之间,漂白竹浆的品质与木浆相当。虽然竹子存在半纤维素和灰分含量较高等不足,但其α-纤维素含量较高,可制取高得率级溶解浆。竹浆是中国造纸工业鼓励发展的浆种,目前产能在200万t/a以上,且今后几年将出现快速增长势头。竹浆厂每年产生大量的纤维类废弃物。以竹浆生产为主线,提供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将是未来竹浆企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盈利模式。生产溶解浆、生活用纸等新型差异化终端产品,并对制浆过程产生的纤维类废弃物进行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制备阻燃型保温材料、乙醇和丁醇等生物质燃料,以及纳米纤维素微晶产品,是现在竹浆企业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竹原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性、吸湿除臭、抗紫外光、隔音隔热性等功能特性,是生产高档服装、吸附材料和隔热隔音材料的良好纤维原料。竹原纤维的生产目前已实现工业化,但产业规模有待提高,产品标准亟待制定和完善。
日本林业团体标准实践经验及启示
陈帅, 李剑泉, 付晓宇
2018, 31(3): 74-7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4.y
[摘要](1862) [PDF](1011)
摘要:
林业团体标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现代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本通过林业团体标准化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和林产品国际贸易。文中总结了日本林业团体标准制修、发布、实施、认证、评价和监管中的规范做法,归纳了实践经验,并探讨了启示,提出了我国林业团体标准的建设路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推动我国林业团体标准建设、提高林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具有参考意义。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森林生态保护财政支持政策与我国公益林补偿反思
郑宇
2018, 31(3): 78-8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48.y
[摘要](1766) [PDF](965)
摘要:
德国森林生态保护财政支持政策历史悠久、制度完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巴登—符腾堡州森林划分合理,管理手段科学,经营体系规范,森林覆盖率历年保持稳定,具有典型性。文中梳理其森林生态保护等级制度以及财政支持政策,同时分析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旨在为制定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方案提供借鉴。
问题探讨
CFCC与FSC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标准对比分析
刘旭, 陆文明
2018, 31(3): 83-8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52.y
[摘要](1666) [PDF](960)
摘要:
近年来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在全球发展较快。目前PEFC和FSC这2大森林认证体系在全球影响力最大,发展也最为迅速。中国的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体系已与PEFC产销监管链认证体系实现了互认,因此两者的标准结构与内容类似。文中主要从原料分类、信息、林产品加工转换过程以及销售和流通4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标准与FSC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标准,总结其主要缺陷,并针对政策制定和实际监管提出建议。
森林文化价值发展动力系统机制分析
宋军卫, 李智勇, 樊宝敏, 张德成
2018, 31(3): 87-9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49.y
[摘要](1576) [HTML] (57) [PDF](791)
摘要:
根据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构建了森林文化价值发展的动力系统机制,对其需求系统、供给系统、中介系统和支持系统分别进行分析,指出森林文化价值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是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就如何推动森林文化价值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对接欧盟背景下中国木质家具出口法国贸易波动分析
黄颖利, 李友慧, 江秀, 宁哲
2018, 31(3): 92-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47.y
[摘要](1595) [PDF](871)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积极作用日益显著,欧盟越来越重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关系。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之一,目前正积极开展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合作。文中以2009年金融危机结束和2014年欧盟开始对接“一带一路”为时间节点,将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2016年这一段时间分为3个阶段,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法国贸易波动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中国木质家具出口的主要因素是竞争力,并且中国木质家具出口法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根据实证结果,针对如何在“一带一路”与欧盟对接这一背景下更好地与法国开展木质家具贸易提出可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