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1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我国“互联网+林业”的技术—产业—运作三维发展路径
吴琳, 张智光
2018, 31(4): 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63.y
[摘要](1689) [PDF](734)
摘要:
文中立足我国"互联网+林业"发展滞后的现实,探讨未来发展的多维理论架构,提出其各维度的提升与融合路径。首先从技术特征视角对"互联网+林业"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比较数字林业、林业信息化及"互联网+林业"3个阶段的本质;对"互联网+林业"阶段的不同提升层次进行划分,构建出"互联网+林业"的技术—产业—运作三维金字塔体系,探讨各维度的滞后根源及提升路径。接着将技术维与产业维融合,分析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林业三次产业的提升路径,并提出"互联网+林业三次产业"的整合视角;在此基础上,将技术与产业2个维度与运作维联系起来,研究三者的集成化提升与融合途径。研究表明,互联网与林业绝不是一"+"就灵的,"互联网+林业"发展不能只靠技术改造,必须对"互联网+林业"三维金字塔体系中各维度提升路径、技术维与产业维2个维度的融合路径以及技术维、产业维与运作维3个维度的集成提升路径进行综合分析,使互联网技术的每个层次和互联网管理运作的每个环节都与林业三次产业密切结合,才能挖掘"互联网+林业"发展的真正源动力。
林业生态扶贫研究进展
张莉, 夏梦丽
2018, 31(4): 8-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65.y
[摘要](1599) [PDF](1067)
摘要:
林业生态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优先选择。林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在生态扶贫中不仅发挥了生态效应,也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文中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林业与生态扶贫之间的关系,探讨林业生态扶贫的理论逻辑,总结我国政策倾斜式、产业发展式、机制创新式3种林业生态扶贫实践模式,概述林业生态扶贫的保障政策,最后进行评述和展望。
滨水植被缓冲带水质净化研究
程昌锦, 丁霞, 胡璇, 郭雯, 张建, 雷刚, 漆良华
2018, 31(4): 13-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1.y
[摘要](1620) [PDF](878)
摘要:
滨水植被缓冲带兼具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对其研究以生态学和水文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文中从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滨水植被缓冲带水质净化机理和滨水植被缓冲带水质净化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探讨总结了滨水植被缓冲带在水质净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突出问题。随着人们对水污染关注的增加,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净水方式将备受重视。
竹林土壤养分变异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美曼, 官凤英, 范少辉, 卢玉生, 詹美春, 晏颖杰
2018, 31(4): 18-2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8.y
[摘要](1602) [PDF](785)
摘要:
在竹林经营过程中,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因素,可为维持竹林地力以及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依据。文中主要从竹林造林密度、海拔、林分模式、林分起源、经营类型、生长时期等方面阐述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竹林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旨在让竹类经营者了解影响竹林土壤养分变异的因素,从而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优化土壤养分变异现状,促进竹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善竹林立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生产实践意义。
多胺在植物抗逆中的生理机制
李霞, 程运河, 马晓东, 韩蕾, 孙振元
2018, 31(4): 23-2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5.y
[摘要](1777) [PDF](785)
摘要:
多胺(PAs)是一类低分子量、聚阳离子、脂肪族含氮物质,是植物对逆境响应的重要物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不同类型的PAs,例如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外源PAs会对植物的抗逆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多胺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农作物,对木本植物的研究较少。PAs对植物抗逆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不同种类的多胺对植物的抗逆影响不同,PAs的代谢与参与逆境胁迫的其他代谢密切相关。文中主要综述PAs在植物抗干旱、低氧、高温、低温、盐、重金属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展PAs与抗逆林木研究、栽培与抗逆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研究
郭雯, 徐瑞晶, 漆良华, 胡璇, 丁霞, 程昌锦, 张建, 雷刚
2018, 31(4): 29-3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6.y
[摘要](1549) [PDF](1049)
摘要:
光合作用指标作为植物重要生理特性指标,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与周围环境因素影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反映植物遗传特性以及植物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响应对策。因此,研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指标与光合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竹类植物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为竹子经济栽培、经营管理、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文中总结了竹种光合特性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影响竹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子,评述竹类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内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响应,探讨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竹类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性状研究展望。
环境胁迫下竹类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景雄, 蔡春菊, 范少辉, 刘广路, 李兴军
2018, 31(4): 36-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8.y
[摘要](1598) [PDF](741)
摘要:
克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兼有生理可塑性和生理整合的属性。竹类植物是克隆植物的一类重要资源。竹类植物生态适应性策略是竹林健康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竹林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文中从克隆植物的生理整合及生理可塑性等方面对竹子在水分、温度、光照及土壤矿质元素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行综述,并从加强竹子生理整合特性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抗性生理机制研究、"南竹北移"引种驯化等3个方面提出将来研究重点,以期为研究竹子应对异质环境胁迫、提高生态适应性和扩大竹子生长范围等提供参考。
地基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晏颖杰, 范少辉, 官凤英
2018, 31(4): 42-4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55.y
[摘要](1586) [PDF](1011)
摘要:
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地基激光雷达以其快速性、准确性、非破坏性和自动化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可用于单木参数和林分信息的提取,特别是传统方法难以获取的冠层信息,并解决森林地上生物量估计中的不确定性。文中主要介绍地基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该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立地指数—环境因子模型评价森林立地生产力研究进展
唐诚, 王春胜, 曾杰, 雷渊才
2018, 31(4): 48-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41.y
[摘要](1773) [PDF](934)
摘要:
立地质量评价和林分生产力预估对于树种选择、森林经营决策至关重要。目前常利用优势高直接估测立地指数以评价同龄纯林立地生产力,而对于混交林、异龄林、无林地以及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立地则很难用该方法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往往通过立地指数—环境因子模型模拟,应用环境因子预测立地指数。文中简述了环境因子与立地指数关系研究概况,从研究尺度、数据来源、关键环境因子选择、预测模型及其拟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和展望了立地指数—环境因子的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农林仿形对靶喷雾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南玉龙, 张慧春, 徐幼林, 焦祥, 郑加强, 刘冬梅
2018, 31(4): 54-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9.y
[摘要](1513) [PDF](750)
摘要:
仿形对靶喷雾是实现农林精确施药的一种重要技术方式,近年来在理论发展和技术应用中取得重要进展。文中从仿形喷雾目标探测技术、常用仿形机构、仿形对靶控制及算法、仿形变量喷雾测试技术和典型农林仿形喷雾机方面评述现有仿形对靶喷雾技术,归纳包括红外线、超声波、图像和LIDAR等仿形喷雾目标探测方法与技术;分析常用仿形机构的仿形原理和各自设计的优缺点,强调轻量化是仿形机构设计的趋势;综述仿形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发展,强调智能算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仿形喷雾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评述仿形变量喷雾测试装置、喷雾系统数学模型和PWM变量喷雾技术的进展;介绍几种典型的农林仿形喷雾机,并提出农林仿形对靶喷雾的研究建议。
竹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张凯强, 陈政豪, 郝丞艺, 宋伟, 张双保
2018, 31(4): 59-6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40.y
[摘要](1622) [PDF](731)
摘要:
竹塑复合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研究热点领域,具有较高的商业附加值与更为突出的环保意义。竹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一直是困扰竹塑复合材料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构成竹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构成体系,界面改性可以通过竹纤维的表面进行预处理、加入界面相容剂与改进加工工艺这3个方面进行。文中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这3个方面概述了竹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技术的发展。
各国林业
我国非国有林业企业人工林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成因分析
徐静文, 金银亮, 张红霄, 王枫
2018, 31(4): 64-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66.y
[摘要](1471) [PDF](746)
摘要:
在描述并测算我国非国有林业企业人工林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基础上,运用并扩展"制度—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对我国非国有林业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非国有林业企业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严重挤压了企业经营收入;同时,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单独或共同对当事人行为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权受限程度,并对交易成本产生影响。文中认为,应充分考虑历次制度的有效衔接及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尊重产权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权并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我国盐碱地绿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建峰, 崔振荣, 吴春红, 邓丞, 陈军华, 张华新
2018, 31(4): 70-7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4.y
[摘要](2110) [PDF](845)
摘要:
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达9 913万h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0,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力差,既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盐碱地绿化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环境承载能力,为盐碱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和民生工程,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中对我国盐碱地面积、分布、类型及危害,盐碱地绿化障碍因素,当前盐碱地绿化相关技术等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了推进我国盐碱地绿化工作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
杨金娜, 尚琴琴, 张玉钧
2018, 31(4): 76-8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43.y
[摘要](1818) [PDF](942)
摘要:
社区参与是一种实现社区与保护地协同发展的管理策略,已应用于众多保护地的管理中。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文中分析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社区人口基数大、社区经济欠发达、土地权属问题、保护地遗留问题等社区背景,在借鉴国外保护地管理中社区参与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谁来参与""参与什么""怎么参与"3个基本要素构建了我国国家公园的社区参与机制,以期能够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中国林药植物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基于生物多样性视角
徐乔, 金天伟, 沈文星
2018, 31(4): 81-8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9.y
[摘要](1503) [PDF](704)
摘要: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生存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属性。文中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个维度分析我国林药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从林药植物物种数量递减、生存环境恶化以及野生近源物种减少3个方面探讨了林药植物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药用植物栽培保护园、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林药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实现林药植物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田刚, 吴天博, 张滨
2018, 31(4): 86-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62.y
[摘要](1630) [PDF](704)
摘要:
亚太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林业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文中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6—2015年中国与亚太主要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亚太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较弱,但与其贸易互补性很强。中国应积极加快木质林产品结构转型,提升产品质量以增强竞争力,并利用贸易互补性扩大与亚太主要国家的林产品贸易规模,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问题探讨
林业CCER碳汇项目风险评估模型与应用——以安吉竹林经营碳汇项目为例
金婷, 吴伟光, 刘强, 刘帅, 徐定成, 刘梅娟
2018, 31(4): 91-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51.y
[摘要](1655) [PDF](660)
摘要:
随着国内碳市场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林业CCER碳汇项目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也面临较大的风险。文中构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林业CCER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安吉竹林经营碳汇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林业CCER项目风险较高,主要风险来源为市场风险与政策风险。从风险影响当量来看,劳动力价格上涨、碳价格波动和林业碳汇市场准入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最高,碳汇项目市场竞争、项目监测成本波动、森林火灾等对项目发展也有较大影响;其他自然灾害、投资主体退出项目、项目设计成本波动、经营者未按技术规程操作等风险因子影响相对较小。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项目开发指导意见,降低项目开发的政策风险;有效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应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