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2卷  第3期

目录和封面
本期目次和封面
请点击下方pdf查看或下载
2019, 32(3): .
[摘要](1259) [PDF](944)
摘要:
专题论述
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地森林资源生态保育制度综述
刘思源, 唐晓岚, 孙彦斐
2019, 32(3):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34.y
[摘要](1098) [PDF](1929)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系统是否稳定、可持续的重要指标,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建设和完善中,自然资源保育制度尚存在许多不足。文中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研究,发现其通过规划、管理、立法等政策调整,将自然保护地立法与相关林业立法相互协调,同时重视公众参与、引入特许经营以及界外管理等措施能够对森林资源生态保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对构建我国森林资源生态保育制度提出了建议。
人工神经网络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翊, 姜树海, 陈至灵
2019, 32(3): 7-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2.y
[摘要](1231) [PDF](807)
摘要:
在目前的林业生产中,林业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程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林业作业中借助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优化作业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文中概述了国内外人工神经网络在林业作业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林业作业应用中的优势,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植树造林、森林监测、森林采伐、木材加工4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在分析林业作业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林业作业应用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提高林业作业的智能性和准确性。
网络治理视域下森林资源治理模式探析
王凯
2019, 32(3): 13-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4.y
[摘要](1128) [PDF](817)
摘要: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对有关森林资源治理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以自然资源治理理论为基础,创新发展出强调公众参与度提升的协同性治理理念,关注公众参与的网络治理理论现已成为研究切入的新视角。文中以构建我国森林资源多层次治理网络为主线,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一种适于我国的森林资源治理网络框架,以期推动森林资源治理问题的探讨,为治理途径的构建与创新提供借鉴。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进展
郭梦昭, 高露双, 范春雨
2019, 32(3): 18-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7.y
[摘要](1178) [PDF](823)
摘要:
物种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之一,与生产力密切相关。文中围绕目前物种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存在的4种相关关系展开论述。在大量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增加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而在群落结构和组成起决定作用的自然群落中,生产力不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人工草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甚至会降低生产力,随着森林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呈现非线性关系。样地丰富度、林分结构、环境异质性及尺度被认为是造成不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相关关系差异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尺度、均质生境,忽略了尺度、空间异质性以及优势树种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因此亟待加强大尺度、复杂条件自然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对岩溶区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探讨
邢丹, 王震洪, 申刚, 韩世玉, 罗朝斌, 白立伟
2019, 32(3): 24-2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95.y
[摘要](1119) [PDF](773)
摘要:
岩溶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丛枝菌根真菌是岩溶生态系统中重要生物组份,对植物水分吸收与生长具有积极的效应,可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岩溶干旱的能力。文中通过分析岩溶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及其菌丝输水、改善土壤团聚体和植物营养、影响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等调控机制,指出今后在应用稳定同位素探索岩溶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时尚需考虑植物类型、岩溶生境等因素影响,还需加强土著优势菌种的筛选及深入研究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调控机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重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国内外软木研发进展与我国对策
常德龙, 段新芳, AntónioV. Marques, 许雅雅, 胡伟华
2019, 32(3): 30-3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92.y
[摘要](1035) [PDF](796)
摘要:
软木是以栓皮栎的栓皮为原料,具有弹性、保温隔热、防滑耐磨、消音减震、安全无毒等特性的一种可再生绿色材料,产品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等重要行业和领域。文中介绍了世界软木资源分布情况、软木用途和产业趋势,综述了国内外软木细胞结构、化学成分、工艺与产品研发等概况,在比较欧美各国与我国软木产品标准制定/修订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我国对现行软木纸标准LY/T 1320-2010和软木纸试验方法LY/T 1321-2013的修订研究过程。提出了加强我国软木研发的建议,即紧跟软木脂研究国际前沿,加大软木脂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加强软木行业标准建设,实现软木产品标准国际化、单项化、功能化;加强软木产品开发利用以及软木资源的培育以提升我国软木产品竞争力,促进我国软木行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荚蒾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吕文君, 刘宏涛, 夏伯顺, 黄升, 应佳莉
2019, 32(3): 36-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9.y
[摘要](1011) [PDF](789)
摘要:
荚蒾属植物是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花灌木类群,在国外园林中应用广泛。文中概述了国内外荚蒾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观赏类型和园林应用类型,并对我国荚蒾属植物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荚蒾属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森林地下火特征及防控措施
唐抒圆, 李华, 单延龙, 肖云, 尹赛男
2019, 32(3): 42-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8.y
[摘要](1191) [PDF](784)
摘要:
森林地下火在燃烧时观测不到火焰,传播速度较慢,燃烧时间长,难以察觉,但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文中阐述了森林地下火产生的原因、地下火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并将森林地下火防控先进技术设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出了构建"空中-地面-地下"多重监测系统和保障消防水源与重视火后管理的森林地下火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森林防火部门的地下火预防、监测、扑救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湿地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
张强
2019, 32(3): 49-5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0.y
[摘要](1114) [PDF](963)
摘要:
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能为湿地保护、管理和恢复提供实践指导。文中主要从湿地植被遥感分类的数据源和分类方法2方面综述湿地植被遥感分类研究的现状,分析目前湿地植被遥感分类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我国湿地植被遥感分类的发展趋势。
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孔隙特征及其表征方法
张文福, 程海涛, 王戈, 顾少华
2019, 32(3): 55-6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31.y
[摘要](1028) [PDF](1025)
摘要:
孔隙是影响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多级孔隙结构竹纤维为增强材料的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EC)存在多态性孔隙结构,复合材料性能与孔隙特征存在复杂的关联性,对孔隙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文中分析了BFEC复合材料的孔隙类型、形成和控制方法以及孔隙特征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孔隙常规表征方法和新技术手段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了BFEC复合材料孔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调控BFEC复合材料孔隙特征以及揭示孔隙对复合材料的影响提供参考。
竹质双拼梁构件研发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陈复明, 李德月, 周海英, 孙涛, 尤鸿珺, 陈林碧, 尹毅剑, 孙丰波, 王戈
2019, 32(3): 61-6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33.y
[摘要](1101) [PDF](750)
摘要:
以轻质高强的竹质双拼梁结构构件为研究主线,以整张化的竹束单板增强人工林木材为突破点,开发新型竹束单板层积复合材料(BLVL)及双拼梁构件并将其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文中从BLVL材料的层积结构优化与开发、物理力学性能表征到竹质双拼梁构件的结构设计与承载力计算、加工组装工艺和不同类型双拼梁的抗弯特性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竹质双拼梁在材料和结构上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以模块化连接组装技术制造的竹质生态停车棚为典型案例,论述了竹质双拼梁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多场景应用情况;最后,针对研发与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指出竹质双拼梁构件及其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各国林业
林业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魏肖杰, 张敏新
2019, 32(3): 67-7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37.y
[摘要](1110) [PDF](959)
摘要:
研究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有利于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进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文中基于2006-2016年我国林业产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发现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并通过莫兰指数验证了其空间相关特征;使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对林业产业集聚影响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林业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林业综合技术效率途径来影响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对林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人工林新时代发展形势分析
梅梦媛, 雷一东
2019, 32(3): 73-7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6.y
[摘要](1082) [PDF](1248)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工林发展迅速,不仅造林面积稳居世界第1,生产的林副产品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全球气候变化、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森林城市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人工林将为增加森林碳汇、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等多重效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文中在梳理人工林建设成就的同时,针对我国人工林存在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木材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未来造林空间受限等问题,参照国内外林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了人工林发展方向的转变,即从木材导向的单一经营迈向可持续的多功能经营,从大面积低质低效纯林迈向近自然育林,从重数量轻质量迈向质量与数量并举,以及从静态主观事后管理迈向动态智能实时管理。
我国南方人工林土壤有效磷匮乏原因及对策分析
曹升, 胡华英, 张虹, 周垂帆, 刘博
2019, 32(3): 78-8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9.y
[摘要](1116) [PDF](817)
摘要:
土壤有效磷的匮乏是制约我国农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有关森林土壤磷素匮乏以及对策的综述性报道并不多见。有鉴于此,文中综述了我国南方人工林土壤磷素的特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可能导致人工林土壤有效磷匮乏的原因,分析了磷素匮乏对林木产生的相关危害,总结了目前应对土壤有效磷匮乏的方法,以期为高效利用土壤潜在磷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及问题分析
陈磊, 熊康宁, 杭红涛, 陆娜娜, 郭涛, 闵小莹
2019, 32(3): 85-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9.y
[摘要](1115) [PDF](1132)
摘要:
由于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林地与土地利用率低、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改善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防控石漠化恶性演替仍是当下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林下种植是一种经典的立体复合林业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实现林地资源最大利用化、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推动区域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保障林农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最终达到林业经济、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同步优化的目标。文中主要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8种代表性林下种植模式的特征、效益及不足,并提出各林下种植模式关于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改善方面的核心对策,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林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确保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
中国台湾地区社区林业计划执行过程及内容
张玮尹, 刘路星, 温亚利
2019, 32(3): 91-9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39.y
[摘要](1192) [PDF](721)
摘要:
社区林业是一种社区总体营造理念与操作方式,鼓励社区主动提出计划与林务单位共同合作,在整个计划执行过程中充分与公众沟通并达成共识,与社区公众及组织形成伙伴关系,共同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发挥环境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森林永续经营的目标,并能有效改善所在社区的经济与环境状况,特别是与原住民部落的关系。文中以中国台湾"林务局"编定的8个"林区管理处"2011-2020年森林经营计划书为基础,分析台湾地区社区林业计划的内容,包括"推动社区林业及伙伴关系的建立""雇用原住民及与原住民社区合作共同巡护措施""原住民传统领域森林产物采取"及"森林游乐区公共参与及伙伴关系"等4个议题,以期总结台湾社区林业经营规划的过程、内容及进展,供专家学者进行社区林业相关计划编制或研究时参考。
日本民有林流转市场近况及管理制度探析
谢屹
2019, 32(3): 96-10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41.y
摘要:
日本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管理体系健全。文中首先通过整理日本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的日文资料,介绍日本民有林流转市场近况,得出林地流转在宗数、面积及每宗林地流转平均面积方面的变动趋势;其次,从事后备案制、差异化税收价格计算制度和征收标准以及对外国资本购买日本民有林地实行的事先审批制3个方面分析日本民有林流转制度;最后建议我国将森林纳入不动产管理时应建立不动产管理部门与森林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并在进行集体林权流转时完善监管体系。
美国州立公园系统规划模式与经验借鉴
桂玲莉, 袁春雷
2019, 32(3): 101-10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25.y
[摘要](1022) [HTML] (61) [PDF](805)
摘要:
我国目前的保护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矛盾突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满为患,生态压力剧增,大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则无人问津且疏于管理。而美国的州立公园系统为国家公园有效承担起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州立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下,以适中的成本提供邻近家庭且基于资源型的户外游憩机会,实现公民自然和文化福利。文中介绍了美国州立公园系统概念与定位、规划体系构成、规划编制依据以及规划方法,总结了美国州立公园的规划经验,包括具有完备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规划实践、公众参与和多方案比较机制以及多样性的分析方法支持决策等,提出了完善我国保护地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和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问题探讨
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承载力关系分析
陈丽军, 赵希勇, 苏金豹, 万志芳
2019, 32(3): 106-1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42.y
[摘要](1090) [PDF](819)
摘要:
文中分别采用旅游发展指数(TDI)和生态足迹法对2003-2017年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度,并对二者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年度增速有轻微波动,2008,2013,2014,2017年TDI值位于趋势线以下,而2007,2010,2012,2015年TDI值处于趋势线以上。森林公园总生态承载力持续提高,且自2015年以来出现显著大幅提升;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持续下降态势,但2008和2013年下降趋势减缓,2014年以后连续出现降速减缓,并在2017年实现增长。森林公园生态承载力与旅游发展水平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旅游发展水平呈负相关,总生态承载力与旅游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水平和生态效益均有明显提升,但仍不能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更面临着品质化和中高端化旅游需求的严峻挑战。发展森林公园旅游应进一步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保护和开发的界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寻找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