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3卷  第4期

目录和封面
本期目次和封面
请点击下方pdf查看或下载
2020, 33(4): .
摘要:
专题论述
面向生态文明的森林文化体系三维重构——内涵层次、活动领域和文明过程
许瑶, 张智光
2020, 33(4):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3.y
[摘要](188) [HTML] (27) [PDF](17)
摘要:
文中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我国关于生态文明与森林文化及其体系间关系的已有研究,发现现有森林文化体系未能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阶段的客观需求,运用比较分析法对现有森林文化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据此进一步归纳出现有森林文化体系的缺陷;基于三维管理金字塔理论重构面向生态文明的森林文化体系,形成森林文化“内涵层次—活动领域—文明过程”三维体系,分析各维度的递进规律;提出在生态文明阶段应着力构建更能适应生态文明时期的森林文化内容,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疗养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及研究展望
张志永, 叶兵, 刘立军, 高月, 宋超
2020, 33(4): 7-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7.y
[摘要](221) [HTML] (32) [PDF](107)
摘要:
森林疗养是以具备良好保健功能且通过医学认证的森林环境为载体,在医生和森林疗养师的参与和引导下,以森林疗养课程为活动依据,以驱未病和治已病为目的的一种健康行为方式,从被提出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依托于现代医学证据,森林疗养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文中梳理了森林疗养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将森林疗养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即酝酿实践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探索发展阶段(20世纪30—80年代)、研究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融合创新阶段(近10年)。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森林疗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4个特征:1)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2)伴随着生态意识觉醒;3)植根于本地区传统文化;4)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从理论创新、模式革新、视角拓展、政策引导4个方面分析森林疗养在未来的研究重点。
云杉属树种谱系地理学研究
王亚, 王军辉, 江泽平, 齐秀兰, 贾子瑞
2020, 33(4): 13-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57.y
[摘要](152) [HTML] (70) [PDF](17)
摘要:
云杉属谱系地理学主要是研究云杉属种群遗传结构的历史动态规律,以及气候振荡和地质变迁对种群分布范围、种群间基因渐渗及遗传分化的影响。文中综述了国内外云杉属谱系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结论如下:我国西南山区和青藏高原(QTP)地区云杉属树种谱系地理学研究,验证了上新世QTP上升和第四纪冰期气候振荡对该物种进化起到推动作用,该物种在这2个时期快速分化;在云杉属争议种的研究中,通过对云杉属复合种群的群体结构展开研究,揭示了种群间的基因渐渗常存在于有较低基因流的基因组,方向通常是由本土树种向入侵树种渗透;某些种群之间的基因渐渗可有助于在一些基因位点上增加这些种群和其他种群之间的分化,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云杉属天然杂种多被发现在种群的对称分布区边缘、或者其重叠分布区,杂种经过异地扩张又形成了新种,验证了云杉属网状进化的历史,并证明了生境特征决定杂交优势种的分布边界。
基于InVEST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邹文涛, 何友均, 叶兵, 赵晓迪, 许单云, 肖仁乾, 段艺璇
2020, 33(4): 19-2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33.y
[摘要](210) [HTML] (43) [PDF](43)
摘要:
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实现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InVEST模型具备驱动数据简单易获取、定量化评估精度高、评估过程和结果空间表达明晰、情景模拟预测功能强大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多个方面。文中概述InVEST模型的原理,重点对该模型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几个热点应用进行详细介绍;系统评述国内外在应用InVEST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总结各类应用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提出利用InVEST模型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展望。
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关系研究进展
孙战, 王圣洁, 王旭, 邹文涛, 马海宾
2020, 33(4): 25-3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8.y
[摘要](133) [HTML] (45) [PDF](13)
摘要:
木麻黄是我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中的主栽树种,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共生关系,提高自身耐干旱、抗贫瘠、抗盐碱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与木麻黄根系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主导的物质代谢循环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反之木麻黄的根系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文中综述了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接种弗兰克氏菌(Frankia)及菌根菌提高木麻黄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体系的促生、抗逆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国内外五感景观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奚露, 邱尔发, 张致义, 张昶, 曹丽雯
2020, 33(4): 31-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24.y
[摘要](213) [HTML] (36) [PDF](82)
摘要: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景观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以视觉体验为主的传统景观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人们愈加向往多感官体验的空间环境。五感景观营建不仅符合景观设计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能够满足公众对多感官体验的需求,对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五感及五感景观的概念、五感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详细阐述国内外五感景观研究现状,分析五感景观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多感官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人工林精准施肥研究进展
胡建文, 王庆成, 马双娇
2020, 33(4): 37-4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25.y
摘要:
施肥是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可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减少环境负效应。人工林精准施肥是以农业精准施肥为基础形成的营林应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林地管理单元精准划分、林地营养精准诊断、精准施肥及施肥效应精准检验。精准施肥技术在农业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应用到人工林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结合农林业施肥研究现状,分析实现人工林精准施肥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人工林精准施肥的发展方向。
森林冠层叶片氮浓度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于泉洲
2020, 33(4): 43-4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10.y
摘要:
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森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固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理解森林叶片氮浓度在叶片和冠层(遥感像元)尺度上的高光谱特征,是开展森林冠层叶片氮浓度(CNC)遥感反演、优化森林碳循环模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前,森林CNC的光谱特征提取受到冠层结构因素的影响,其高光谱遥感反演的理论亦不明确。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大量植被叶氮高光谱反演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以时间为轴线从叶片和冠层2个尺度上进行文献综述,详细阐述当前国内外森林叶氮浓度高光谱遥感反演的主要方法、研究热点和面临的问题,并对近年来学界关于森林冠层结构在冠层叶片氮浓度遥感反演中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展望森林冠层叶氮浓度高光谱遥感反演的发展方向。
基于本体的油茶中文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丁浩宸, 王忠明
2020, 33(4): 50-5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7.y
[摘要](171) [HTML] (74) [PDF](14)
摘要:
油茶在我国栽培历史久、分布区域广,是经济林研究中的热点,产生了很多科研成果。但是这些科研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多源异构性,要高效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有一定困难,需要使用新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知识图谱是把知识以图的形式进行组织的一种方法,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构建油茶知识图谱来解决数据多源异构所带来的问题。文中从油茶种苗、培育、加工利用全产业链进行油茶相关知识的收集、分类和加工整理,包括专家、机构、成果、标准、专利、论文、林木良种等不同知识维度、分类体系的数据,建成了包含7个1级概念、15个2级概念以及若干关系的油茶知识本体,构建了油茶知识图谱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利用Neo4j图数据库进行存储,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油茶知识图谱应用系统,实现了智能搜索、知识关联、可视化展示和知识问答等功能,探索行业知识图谱应用,增强了油茶相关知识的发现、检索和知识服务能力。
各国林业
中国集体林权分割、动态博弈与制度变迁
李敏, 谢屹, 王静
2020, 33(4): 56-6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3.y
[摘要](118) [HTML] (11) [PDF](15)
摘要:
加强集体林权分割与博弈的研究,对于明确集体林权制度变迁方向、提高集体林权制度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结合耦合理论,运用动态博弈方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产权分割下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过程。研究结论为:1)集体林权分割是主要利益主体之间实现良性耦合的前提;2)当利益主体的策略是耦合策略时,子系统之间暂时实现良性耦合;3)中央政府策略表达倾向过渡为以服务合作为主导;4)政府制订集体林权策略需考虑村落环境,重视农民合理的利益诉求。
基于中国林产品出口企业视角的应对木材合法性要求策略评价及启示
马爽, 田明华, 李瑞达, 魏僮, 张宜智
2020, 33(4): 62-6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4.y
摘要:
如何应对木材合法性要求是当前中国林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文中从林产品出口企业视角出发,构建中国林产品出口企业应对合法性要求可选策略的综合评价模型,基于企业实地调研数据,从市场利益、非市场利益、成本投入3个方面对现阶段市场认可度比较高的5种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森林认证体系(CFCC)森林认证得分最高,但与其他策略的分差并不明显,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应对策略。据此对CFCC和中国木材合法性验证体系(CTLVS)建设提出改进建议。
渤海湾河口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王杰, 王计平, 杨秀艳, 武海雯, 支晓蓉, 张华新
2020, 33(4): 68-7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6.y
[摘要](165) [HTML] (19) [PDF](23)
摘要:
河口三角洲是盐碱地集中分布区域,是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注的重点之一。针对渤海湾河海交汇地区盐碱地生态修复问题及其治理需求,文中从盐碱地生态修复概念、研究热点、区域性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研究发现,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驱动、治理需求以及盐碱地水盐环境特殊性和修复成本因素,渤海湾河口地区盐碱地生态修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河口三角洲地区,对中小型河口研究较为薄弱,呈现出由单一修复措施向综合集成、系统修复方向转变,各入海河口区盐碱地生态修复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以植物修复为主、工程技术为辅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当前盐碱地治理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但对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综合影响下的盐碱地生态修复与调控机理以及不同措施组合、植物配置模式的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较为缺乏。未来需要强化以生物改良为主的综合治理和技术集成研究,重视渤海湾地区人类活动和自然等干扰影响研究以及水资源约束下的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加强生态修复机理及效果的长期试验观测,科学建立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盐碱地生态修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海岛植物种植管控技术研究进展
张琳婷, 肖兰, 姜德刚
2020, 33(4): 74-8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2.y
[摘要](152) [HTML] (21) [PDF](12)
摘要:
海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其生境较为脆弱,一旦遭受破坏难以恢复。在目前海岛的园林绿化或整治修复过程中,大多沿用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但对海岛并不完全适用,针对海岛植物种植管控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文中基于海岛植物种植的难点,针对海岛植物生长限制因素及种植管控的构建原则,结合多年的海岛调查及种植实践经验,整理和总结种植管控技术在前期调查、方案设计、种植施工及种植养护管理措施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海岛植被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
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与展望
周岩
2020, 33(4): 82-8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59.y
[摘要](153) [HTML] (12) [PDF](70)
摘要:
森林城市群是在市域尺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文中通过回顾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从空间尺度、生态系统和建设模式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的现状特点,为森林城市群总体规划的精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归纳梳理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典型城市群在跨区域的生态建设中的规划经验,并提炼出了值得我国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借鉴之处;从全方位构建规划理念、建立系统完善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等3个方面,对森林城市群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是针对城市群发展对林业生态、产业、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需求,以及有效应对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社会期待的顶层设计,是落实森林城市群建设具体实践工作的重要依据。该文旨在引起学术研究同仁和实践领域工作者对不同森林城市群建设在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方面复杂性的高度重视,强调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总体规划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唯有充分注重区域特点,方能做到科学规划和有效引领。
中国果用木瓜栽培育种技术研究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新进展
岳华峰, 王玉忠, 张宁, 刘永恒, 杨超伟, 杨绍彬, 李相宽
2020, 33(4): 88-9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19.y
[摘要](144) [HTML] (44) [PDF](10)
摘要:
木瓜为蔷薇科木瓜属(Chaenomeles spp.)植物,其果实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文中围绕木瓜属最为常见的皱皮木瓜(Ch.speciosa)和光皮木瓜(Ch.sinensis),从栽培育种、食品加工特性、活性成分提取、药理作用、香气成分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国果用木瓜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希望以此推动木瓜栽培育种、食品加工、活性成分利用及香气利用等研究水平的持续提高,并为木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自然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及其疏解途径研究
邱胜荣, 唐小平
2020, 33(4): 94-9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4.y
[摘要](219) [HTML] (80) [PDF](26)
摘要:
历史遗留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文中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问题根源,结合现阶段政策从健全体制机制、推进规范管理、优化管控边界、开展特许经营等方面提出了历史遗留问题疏解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自然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山水林田湖草保护系统修复提供借鉴。
我国竹展平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焕荣, 张秀标, 张方达, 马欣欣, 方长华, 费本华
2020, 33(4): 99-10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1.y
[摘要](179) [HTML] (62) [PDF](16)
摘要:
竹展平板是圆竹筒的板材化利用的一种形式,竹展平技术则是将竹筒经软化、展开、定型等多个工序变成板状材料的关键技术。依据我国近几十年内的竹展平技术专利,文中综述了我国第1代无损竹展平、第2代损伤竹展平和第3代无刻痕竹展平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3代竹展平的关键技术、设备特点、产品特性及应用领域;鉴于竹展平板生产线的不连续性和竹展板产品单一的现状,提出了产品多样化、加工精准化、生产自动化和规模化的竹展平技术发展方向。
美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詹晨, 李丽娟, 张玉钧
2020, 33(4): 105-1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5.y
[摘要](237) [HTML] (43) [PDF](79)
摘要:
美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离不开志愿者的贡献,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国家公园志愿服务体系;而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刚刚起步,在环境保护、公园管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急需志愿者的参与。因此,在建设国家公园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文中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在管理体制和流程、激励机制、法律保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试点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机制构建的具体建议。
美国森林控制火管理研究进展及启示
韩雪, FreyGregory E.
2020, 33(4): 112-1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5.y
[摘要](145) [HTML] (22) [PDF](79)
摘要:
森林控制火在美国已经逐渐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林地管理工具。在森林控制火使用中带有很多不确定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但同时也存在风险的管理工具。公众的争论焦点已经从过去的该不该使用森林控制火,转到如何有效地进行森林控制火的管理及降低使用风险方面。文中介绍了森林控制火使用的起源、在森林控制火实施中可能引起的各类风险,综述了森林控制火管理的涵义,并从法律责任、经济效率和社会文化方面阐述森林控制火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并从森林控制火燃烧参数确定、管理方案制定、信息数据库建立及新型管理协会模式构建等方面论述美国森林控制火管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森林控制火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问题探讨
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价值形成机理及评价方法
郭文月, 沈文星
2020, 33(4): 118-12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6.y
[摘要](208) [HTML] (54) [PDF](30)
摘要:
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巨大价值对于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中通过梳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价值分类、价值机理和评价方法进行阐述,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做出展望,指出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承担着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价值功能,当前对其价值评估较少,还需要利用双向思维,加强对经济社会和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
专著述评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林业发展——评《林业与绿色经济》
黎侨
2020, 33(4): 123-123.
摘要:
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前景——评《绿色金融》
陈鸿雁
2020, 33(4): 124-124.
摘要:
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评《园林景观设计》
黄雄
2020, 33(4): 125-125.
摘要:
旅游与国家公园的全球发展路径——评《旅游业与国家公园——问题与影响》
陈彩云
2020, 33(4): 126-126.
摘要: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评《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魏雅姝
2020, 33(4): 127-127.
摘要:
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木材加工业中的应用——评《木材加工业供应链金融管理研究》
陈娇, 任志
2020, 33(4): 128-128.
摘要:
规划与设计
广西巴马·坡莫壮族旅游新村规划设计
尹旭红
2020, 33(4): Ⅰ-Ⅰ.
摘要:
中国风概念设计——椅子系列
张朝晖
2020, 33(4): Ⅱ-Ⅱ.
摘要:
基于生态理念的汴绣非遗文化产品设计
刘一
2020, 33(4): Ⅲ-Ⅲ.
摘要:
木银无事牌
王士华
2020, 33(4): Ⅳ-Ⅳ.
[摘要](106) [HTML] (14) [PDF](1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