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5卷  第1期

2022年第35卷第1期目录
2022, 35(1): 1-2.
摘要:
专题论述
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在世界森林治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启示
黄冲, 罗攀柱
2022, 35(1): 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10.y
摘要:
在森林治理模式和相关研究中,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的提出为探究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助于进一步解释许多当下流行的森林治理政策和管理模式在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失灵”现象。文中通过探讨其在全球范围内森林治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后发现,尽管仍存有部分问题,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对森林自治管理与政府配套政策的综合评估有明显助益;这些经验可为解决中国森林治理中出现的生态与经济效益难以兼顾、森林合作的行为和组织匮乏以及政策法规漏洞等问题提供一定借鉴。
国内外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研究进展
刘小进, 黄龙俊江, 谢芳婷, 朱述斌
2022, 35(1): 8-1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12.y
摘要:
文中对比国内外不同产权安排下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由于林地产权制度和交易规模、交易主体的不同,对私有林地交易和集体林地流转的研究存在差异性。工业林地交易行为的研究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家庭林地的出售受财产税等林地持有成本的影响较大,林地购入以休闲、娱乐等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我国集体林区小农户行为受政策环境、农户个人特征、农户收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集体林地流转的进一步研究需要从交易费用、新型“非农林地所有者”、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林地转入行为,以及林地流转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等领域开展。
解磷微生物在林业土壤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李巧玲, 李爱博, 黄志远, 盖旭, 卞方圆, 钟哲科, 张小平
2022, 35(1): 15-2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69.y
[摘要](218) [HTML] (13) [PDF](30)
摘要:
解磷微生物是土壤磷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其能够通过酸解作用、酶解作用将无效磷转化为有效磷供植物吸收利用,提高磷素利用率,进而促进植物体生长发育。文中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功能,提取、培养、筛选方法、作用机制及分子生物学调控技术,概述了解磷微生物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以期增强人们对解磷微生物在土壤—林木界面作用的认识,并为探究解磷微生物在林业生产、土壤修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同林冠环境下竹类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进展
张盟, 李磊, 柳佳莹, 荣俊冬, 陈礼光, 何天友, 陈凌艳, 郑郁善
2022, 35(1): 21-2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62.y
摘要:
竹类植物具有克隆植物特有的双构件性特征,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改变。文中从形态可塑性、生理可塑性、生物量可塑性、选择性放置(觅食行为)4个方面综述不同林冠环境下竹类植物的表型可塑性调节机制,总结相关研究现存问题,建议加强生理整合作用和选择性放置研究,在内在机制与分子层面进行深入探索,扩展竹种研究范围并按竹种类型进行横向对比,综合分析竹类植物与森林树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揭示竹类植物对林冠环境差异的适应机理、维持林下竹类植物种群更新和丰富森林经营模式等提供借鉴。
杉木根系形态特征及其觅养策略研究进展
闫小莉, 林智熠, 胡文佳, 马祥庆, 曲鲁平
2022, 35(1): 26-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43.y
[摘要](278) [HTML] (29) [PDF](29)
摘要:
植物根系形态及其结构是其在生长介质中的分布和空间造型的表征,也是植物寻找和吸收养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土壤养分胁迫或异质分布的环境中,根系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调控途径来实现养分的高效吸收是其重要的生理学挽救机制,即根系会对环境养分逆境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策略。杉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该区域大部分土壤为酸性红壤和赤红壤,受土壤类型、栽培技术和生长发育特性的综合影响,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效率较低,林地地力衰退现象普遍。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和P素)亏缺已成为限制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杉木根系养分吸收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根系通过形态调整适应土壤养分逆境的研究成为杉木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中基于归纳现有研究发现的杉木根系对不同营养元素的生理生态学响应特征,阐述了杉木根系在养分逆境中的觅养机制,并对未来杉木根系觅养策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杉木人工林培育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技术和提高林地养分吸收效率提供参考。
锦鸡儿属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代金玲, 张胜利, 白玉娥
2022, 35(1): 32-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77.y
摘要:
锦鸡儿属植物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生态经济型灌木,也是我国西北生态建设的重要植物资源。干旱引起的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过程等方面。文中概述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的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情况,叶片、茎和根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植物组织水分、光合作用、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还介绍了该属植物抗旱性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概况,以期为锦鸡儿属植物抗旱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社区花园对健康影响的国际研究体系与展望
陆建城, 罗小龙
2022, 35(1): 37-4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88.y
摘要:
社区花园作为绿色城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功能是国外新近研究热点。文中基于国外数据库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社区花园的内涵与功能演变过程,并从理论构成、影响内容、影响机制和研究方法4个方面阐述社区花园对健康影响的国际研究体系。目前社区花园的健康理论构成以社会生态学和行为健康学为主,影响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与环境健康,影响机制分为提供绿色环境或服务以及激发健康促进行为,研究方法主要包含绿色暴露测度、健康指标测度、中介因素测度及关联模型测度。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理论研究不足、互动机制待明确及特定语境局限。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深化、方法创新和虚实结合3个方面提出社区花园对健康影响的未来研究重点。
国家公园自然监测体系构建和生态体系完整性评价
李伟, 何淑嫱, 张明强
2022, 35(1): 44-4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79.y
摘要:
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开展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科学规范的监测与评价,以反映国家公园的保护成效和促进对生态体系完整性的保护。文中综述了国家公园的概念、缘起和发展状况,重点介绍构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步骤,以及基于监测数据的国家公园生态体系完整性评价工作的现状与发展,以期为人类胁迫和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国家公园生态体系的完整性提供科学支撑和应对策略参考。
国内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实践及启示—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
朱洪革, 赵梦涵, 朱震锋
2022, 35(1): 50-5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12.y
摘要:
特许经营制度是世界各国有效实践国家公园综合管理的重要工具。文中介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我国三江源、大熊猫、普达措、武夷山、神农架等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政策及实践,归纳国内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设计和实施经验;以我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个案,分析其开展特许经营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国内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实践的几点启示,包括采取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特许经营组织模式、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反哺机制。
纳米技术在木材防腐中的应用
赵鹏炜, 徐国祺
2022, 35(1): 56-6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57.y
摘要:
木材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3种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导致木材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细菌和真菌的侵蚀。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处理方法来延长木制品的使用寿命,纳米材料由于其低毒性和经济性被逐渐应用于木材防腐领域。文中总结主要纳米材料在木材防腐中的应用及其主要实现途径,展望纳米材料在木材防腐研究领域的潜力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木材防腐研究提供参考。
纳米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胡福, 李利芬, 吴志刚, 余丽萍, 曹岩, 徐海龙
2022, 35(1): 63-6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55.y
摘要:
木塑复合材料 WPC 是利用植物纤维和塑料加工制备而成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绿色材料,具有力学性能好、吸水性低及可循环利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具、户外设施、建筑装饰和园林景观等领域。文中从纳米材料对WPC的物理力学、阻燃和耐老化等方面性能的影响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刚性粒子、碳纳米管、纳米蒙脱土等纳米无机化合物,以及氮化硼和纳米纤维素等纳米有机化合物增强WPC的方法,并对纳米增强WPC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各国林业
中国RE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的维度、技术及影响机制
朱震锋, 蔡颖莉, 曹玉昆
2022, 35(1): 69-7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04.y
摘要:
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之间如何保持高效协同状态是我国加快推进全要素融合、地区一体化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文中围绕多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梳理分析了学界展开的相关研究,阐述不同系统维度下的核心研究内容,介绍多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的技术手段(包括测度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及结果分类和评价标准),概述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成果;归纳已有研究的不足,启发学界进一步在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体系、研究逻辑与范式、研究层次、交叉实践等领域持续开展探索创新;对包括森林在内的泛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及其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同可持续问题进行研究展望,明确森林和林业在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及人与自然和谐方案中的地位和使命。
中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杜雪, 王海燕
2022, 35(1): 76-8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68.y
[摘要](232) [HTML] (11) [PDF](27)
摘要:
森林土壤碳库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降低大气CO2浓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对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为了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为森林经营和土壤管理提供参考,文中从全球、全国和区域尺度上综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并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土地利用、植被类型、气候和人为干扰等)进行分析,基于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活性组分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研究概述
刘亚培, 陈绍志, 赵荣, 李秋娟
2022, 35(1): 82-8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91.y
摘要: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对于逐步恢复和扩大天然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天然林经营与修复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现状、技术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2)加强天然林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林保护能力;3)加强适应性经营,实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4)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
民国时期中国林业科技期刊特点及历史价值
李飞, 李莉, 郎洁
2022, 35(1): 88-9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02.y
[摘要](132) [HTML] (11) [PDF](17)
摘要:
林业科技期刊是中国林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记录。民国时期,伴随近代林学的兴起,中国的林业科技期刊开始创办,但目前学界研究较少。文中以民国时期中国林业科技期刊为样本,统计分析其办刊情况,总结办刊特点及其历史价值,以期丰富中国林业史研究内容,并助力林业科技文化传承。
基于科技大数据的我国林业知识服务体系研究设计
刘明鹏, 王忠明, 马文君
2022, 35(1): 94-9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86.y
摘要:
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领域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林业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技大数据知识资源体系,为科学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但随着各类多源异构、价值密度低的林业科技数据的积累,使得传统的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用户以及行业需求。文中综述国内外各领域科技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林业领域科技大数据和知识服务面临的问题,提出以“数据资源为支撑、领域发展为引导、用户需求为驱动”的知识服务模式,设计并实现了涵盖我国林业资讯、法规、成果、专利、标准、文献、报告、专家、机构、百科知识以及统计数据11类科技大数据的林业知识服务体系,可提供智能搜索、统计数据可视化、林业领域知识图谱以及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林业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丰富林业知识场景,提高林业科技大数据利用率,为我国林业领域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与知识服务。
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分析
田刚, 李祥泉, 杜钰玮
2022, 35(1): 100-10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36.y
[摘要](181) [HTML] (10) [PDF](18)
摘要:
文中在分析2008—2017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测度双方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而运用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法建立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结构关系网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关系网络密度有所提高,且中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随着双方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竞争性有所增强而互补性有所下降,但中国在竞争和互补关系网络中不处于中心位置。
日本森林疗养资源利用与产品开发
庄伟杰, 李慧, 申倩倩
2022, 35(1): 106-1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66.y
摘要:
森林疗养作为“健康中国”的新实践,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森林疗养基地的认证和建设工作也随之展开。但我国森林疗养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实践基础薄弱,相应的服务水平和管理体系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而日本在森林疗养产业方面起步早,产业发展模式较为丰富,已建成了颇具规模和质量的森林疗养基地。文中梳理了日本森林疗养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分析其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方式,从思想意识、产品特色、宣传营销3个方面对我国森林疗养基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建议:1)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相结合;2)优化资源利用,突出产品特色;3)借助媒体营销提高公众认知度。
国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治理实践与启示—以苏格兰斯佩河集水区管理为例
陈洁, 叶兵, 何璆, 荣丽
2022, 35(1): 113-1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80.y
摘要: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现手段,也是我国未来生态治理的重要方向。文中简要梳理了国外生态系统治理的理论及方法,并以苏格兰斯佩河集水区生态综合治理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了斯佩河集水区的管理计划议题、目标及行动方向,总结了该集水区生态综合治理的实施措施及其成效,提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以期为我国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治理提供实例参考。
美国牧草保险的发展与经验借鉴
李丹, 王馨瑶, 马丽
2022, 35(1): 118-1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09.y
摘要: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草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目前我国草原主要面临火灾、旱灾、鼠虫害等风险,开展草原保险可以弥补上述风险造成的损失。文中介绍世界上较为完备的美国牧草保险业发展,尤其是降雨指数保险的基本情况、运作模式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草原保险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引入草原降雨指数保险、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差异化地方财政保险费补贴4点建议。
美国引导林农参与碳市场的经验及启示
冯楚寒, 武曙红
2022, 35(1): 124-12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07.y
摘要:
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对提高其生计能力和收入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以美国家庭林主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其参与碳市场的背景、美国碳市场关于林业项目的规定以及美国引导家庭林主参与碳市场的经验,针对我国林农参与碳市场遇到的障碍,提出如下建议:1)合理制定碳汇交易规则,保障林业碳汇项目有序开展;2)完善中介服务体系,认可及备案更多的第三方机构;3)拓宽林业融资渠道,降低林业经营风险;4)开发适宜的方法学,引导小规模林业项目发展;5)制定全面的援助计划,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多重效益。
问题探讨
完善我国商品材产业体系的思考
费本华, 黄艳辉, 刘贤淼
2022, 35(1): 130-13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11.y
摘要:
商品材是指市场流通的木质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重新认识商品材产业,研究商品材内涵和外延,是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中从商品材的基本概念出发,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商品材体系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商品材在分类、用途、仓储、流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阐明新时期重塑商品材产业的重大意义,提出完善商品材国家产业体系、质量体系、技术体系的具体措施。研究成果对指导生态保护与利用并重、优化林草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专著述评
生态资源保护下乡村绿色经济的合理开发—评《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升级保护与合理开发》
张永平
2022, 35(1): 135-135.
摘要: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
郭满
2022, 35(1): 136-136.
[摘要](160) [HTML] (11) [PDF](14)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评《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技术》
于丽伟
2022, 35(1): 137-137.
摘要:
田园综合体对农村旅游业的带动—评《“林果飘香”田园综合体开发研究》
董静, 王会娟
2022, 35(1): 138-138.
摘要:
旅游景观的美学分析与景观提升—评《旅游景观规划与景观提升设计研究》
徐明霞
2022, 35(1): 139-139.
摘要:
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评《画论景观语言》
陈碧君
2022, 35(1): 140-141.
摘要:
中国传统美术对园林的影响—评《园林美术(第二版)》
贺瀚
2022, 35(1): 142-142.
摘要:
家居空间中家具风格与布局的设计要点—评《室内家具陈设》
唐雁
2022, 35(1): 143-143.
摘要:
大数据营销在家具市场中的应用—评《家具市场新营销:新时代·新思维·新战法》
张芳
2022, 35(1): 144-14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绿恒河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
2022, 35(1): Ⅰ-Ⅰ.
[摘要](148) [HTML] (10) [PDF](24)
摘要:
叶家山遗址生态景观修复设计方案
2022, 35(1): Ⅱ-Ⅱ.
摘要:
绿色疗愈视角下的森林康养中心概念设计
2022, 35(1): Ⅲ-Ⅲ.
摘要:
文印阵地−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设计
2022, 35(1): Ⅳ-Ⅳ.
[摘要](111) [HTML] (12) [PDF](16)
摘要:
视觉长廊−基于视错觉理论的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设计
2022, 35(1): Ⅴ-Ⅴ.
摘要:
自然元素视觉化提取与景观衍生设计
2022, 35(1): Ⅵ-Ⅵ.
[摘要](159) [HTML] (37) [PDF](16)
摘要:
基于 Lumion软件的景观设计方案表达
2022, 35(1): Ⅶ-Ⅶ.
摘要:
膏体充填站规划景观设计
2022, 35(1): Ⅷ-Ⅷ.
摘要:
新中式玄关家居设计
2022, 35(1): Ⅸ-Ⅸ.
摘要:
原木家具简约化设计
2022, 35(1): Ⅹ-Ⅹ.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