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5卷  第3期

2022年第35卷第3期目录
2022, 35(3): 1-2.
摘要:
综合述评
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源流与创新
张德成, 夏恩龙, 刘畅, 杨文娟, 马一博, 范圣明
2022, 35(3): 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6.y
摘要:
传播先进的国家公园理念对促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塑造国家公园的公众形象、发挥国家公园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认识并实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国家代表性,坚持全民公益性”的中国国家公园理念,文中梳理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并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研究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理念发展分为构思讨论、试点探索、形成发展3个阶段,国外国家公园理念大致可分为多功能综合型、自然生态保护型、游憩利用型3种类型。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相比较,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1)遵从新时代发展观;2)符合中国现实情况;3)秉承中国传统“天地人”三才思想;4)主导协同的新型理念。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符合世界上国家公园体制的一般性原则,但已充分结合了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过程及创新特征集中表现为“中国化”,是适用于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新理念。最后,对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传播提出了建议。
专题论述
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过程中的重金属影响研究综述
钱学诗, 钱壮壮, 王波, 唐罗忠
2022, 35(3): 8-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03.y
摘要: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碳汇、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显著效应。森林生态系统对重金属的净化效应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中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林冠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水过程中重金属浓度和形态的影响规律,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重金属富集和释放的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应重点开展长期、系统的定位研究,深入探索森林对重金属污染的净化功能和净化机制,加强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研究,重视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对降水过程中重金属的响应与净化效应,以期为精确评价森林环境效应提供参考。
树木风载及其安全性评估研究进展
徐鹏飞, 张厚江, 管成, 宋海欧, 袁江玉
2022, 35(3): 14-1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06.y
摘要:
作为具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的生物载体,树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树木的生长、生存始终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其中最大、最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是风。过高的风载荷可能导致树木整体倾斜、树干弯曲、枝叶折断、折干倒伏以及掘根倒伏等形式的破坏,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损失,而且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护树木、减少损失,文中对树木风载及其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独立树木、林缘树木和林内树木的树木风载荷计算方法;阐述树木折干倒伏和掘根倒伏的安全性检测和评估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评价模型的表现和效果,并概述树木动态响应的影响;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林火干扰对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氮循环影响研究进展
舒洋, 李航, 张轶超, 陈佳佳, 魏江生, 赵鹏武, 周梅
2022, 35(3): 20-2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04.y
摘要:
林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子,对于研究火烧迹地植被更新与快速恢复可提供一定的数据理论支撑,而林火干扰对土壤微生境及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机制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文中从火烧强度、恢复时间、火烧木管理方式等3个方面总结国内外林火干扰对土壤氮组分及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揭示了林火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氮循环的短期及长期影响机制,探讨不同生物技术在林火干扰下土壤微生物氮循环基因丰度变化中的应用;提出未来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影响的研究展望:1)全面比较研究不同林火干扰模式对土壤氮组分、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2)研究评价不同林火干扰模式下土壤氮库的稳定性;3)加强高通量测序、定量PCR技术、宏基因组学、稳定同位素探测等技术在林火干扰与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对火烧迹地植被更新、土壤氮库的重建与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林火发生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朱政, 赵璠, 王秋华, 邓小凡, 高仲亮
2022, 35(3): 26-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01.y
摘要:
森林火灾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还会造成病虫害频发、群落退化等次生灾害。由于综合考虑了各类影响林火发生的因子,林火发生预报模型是目前预报结果最为准确的林火预报预测方法。文中从林火驱动因子、林火发生预报模型构建、模型检验方法等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林火发生预报模型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讨论各类林火发生预报模型的优缺点,梳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开展更大空间尺度林火预报的研究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林火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森林地上生物量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反演研究综述
姬永杰, 张王菲
2022, 35(3): 32-3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13.y
摘要: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森林获取能量的重要体现,准确掌握其动态变化对了解森林生长过程、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在森林地上生物量(AGB)反演中极具潜力。星载SAR技术的发展,使得SAR数据源日益丰富,利用极化SAR技术、干涉SAR技术、极化干涉SAR技术、层析SAR技术、多频SAR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不同维度的观测,从而提供森林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而提高采用SAR技术进行森林AGB反演的能力。文中介绍星载SAR传感器及可获取SAR数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基于后向散射信息、极化信息、干涉信息、极化干涉信息、层析信息、多频SAR信息在森林AGB反演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了SAR技术在森林AGB反演中的发展趋势。
林业攀爬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综述
钟燕, 赵鹏炜, 李佳淇, 黄丛迅, 徐国祺
2022, 35(3): 40-4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12.y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林区智能化水平开始逐步提升。与传统的人工林区作业相比,利用攀爬机器人来完成林木剪枝、果实采摘和树木损伤检测等工作,可以短时间、高效率、高准确性地完成任务,满足智能林业建设的需求,其应用前景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林业攀爬机器人样机脱颖而出。文中对国内外不同攀爬方式的林业攀爬机器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攀爬机器人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3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探讨,最后对林业攀爬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攀爬机器人在林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木质纳米纤维素基材料热传导性能研究进展
任丹, 朱淼淼, 周小婉, 王郁, 王汉坤
2022, 35(3): 45-4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98.y
摘要:
木质纳米纤维素基材料,如气凝胶或泡沫,具有原料广泛、生物可降解且多孔性等特征。作为常温常压下使用的非导体材料,其热传导主要取决于气体传导,其次为固体传导,而对流和辐射换热则可忽略不计。研究者致力于通过筛选干燥方式(如超临界干燥、冷冻干燥、气干或者烘干)、优化干燥工艺参数、添加纳米填料以及疏水改性来调控材料的孔径以及超微结构,进而获得热导率低于空气热导率,室温下为25 mW/(m·K)的超级保温材料。这类材料有望替代市场上常见的建筑或包装用石油基保温材料,可极大地减少环境污染压力。文中概述木质纳米纤维素基材料的热传递过程,讨论木质纳米纤维素基材料的热传导及其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期望对开发新型的、具有低热导率的超级保温材料提供参考。
脱木素木材衍生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杨鸿, 赵鹏炜, 牟洪波, 戚大伟
2022, 35(3): 50-5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96.y
摘要: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和机械坚固的天然生物基模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基质结合纤维素原纤维在木材中分层排列。因此在不改变纤维素原纤维分级排列的情况下去除木材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可为具有对齐纤维素结构的生物模板功能材料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基于脱木素木材提供的生物模板,可开发出不同的功能材料,并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文中总结脱木素木材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功能材料的开发策略,展望脱木素木材衍生功能材料的发展潜力和趋势,旨在为木材功能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家具结构设计中力学仿真模拟研究方法综述
郭思锦, 王华
2022, 35(3): 56-6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07.y
摘要:
文中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近年来力学仿真模拟方法在家具结构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归纳目前主要的应用范围、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阐述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力学仿真模拟方法在家具结构设计中主要应用于实木和板式连接结构的评估、优化与设计,通过对家具连接的结构形式、受力状态及其他条件方面的模拟,验证家具结构的力学性能。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仿真模拟方法在家具结构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分为设计新型家具连接件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评估和优化现有家具结构的强度和刚度2个方面。
各国林业
历次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新建国家森林公园时空分布及动态演化
陈丽军, 万志芳
2022, 35(3): 61-6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89.y
摘要:
文中采用数据分析法以及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中心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计量地理学方法,研究历次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新建国家森林公园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八五”及以前到“十三五”时期,国家森林公园依次经历了萌芽生长、规范建设、转型发展、生态开发、发展提升、内涵建设6个阶段;新建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为集聚型,呈“点状集中,点、带状分布并存”的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与西北分异明显,东南地区连片高密度分布、西北地区局部零星集聚;分布中心经历了南—西北—东南—西—东北的演变过程,南北位移稍大于东西位移;范围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长轴均呈东北—西南走向、短轴均呈西北—东南走向。根据结果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森林公园绝对数量可能进一步扩张,在全国范围内呈整体扩散、局部突出发展,并提出未来尤其是“十四五”期间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优化国家森林公园战略布局的发展思路。
中国与日本建筑结构用定向刨花板标准对比研究
王小霞, 王朝晖, 吕斌
2022, 35(3): 67-7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16.y
[摘要](101) [HTML] (13) [PDF](14)
摘要:
近年来我国定向刨花板(OSB)产能逐年增加,目前主要应用于家具制造与装修,而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相对较少;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随着村镇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筑结构用OSB使用量必将大幅上升,主要用作木结构和轻钢建筑的墙面板、楼面板和屋面板等结构用覆面板。1987年日本就制定了日本农林标准(JAS)《構造用パネル》(《结构用人造板》,最新版JAS 0360:2019),作为结构用OSB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的主要依据,而我国目前没有专用的结构用OSB产品标准。与结构用OSB 日本农林标准比较,我国行业标准LY/T 1580-2010《定向刨花板》中规定的承载型板材在指标要求、试件尺寸和数量、试验方法、抽样方案以及产品合格判定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中日标准技术规定的异同,以期为OSB在我国建筑结构领域使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参考。鉴于钉连接性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建议在我国标准修订中增加该项指标规定。
欧盟林业生物经济政策与借鉴
陈晓倩, 陈勇
2022, 35(3): 74-7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3.y
摘要:
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物可再生资源,贡献于生物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欧盟2018年颁布了《欧盟生物经济战略》,以推动可持续循环生物经济发展。文中梳理欧盟林业生物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相应在投资、市场等领域的政策,指出中国林业生物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议从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化行业支撑、积极引导投资、促进研发等方面完善我国林业生物经济发展政策。
美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政策演进及启示
孟贵, 张超, 吴水荣, 赵程乐, 张旭峰
2022, 35(3): 80-8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115.y
摘要: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3060”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梳理美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政策演进过程;总结出美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政策的主要特点,即始终以实现国家能源独立为核心目标,法律法规、财税支持、政府采购是主要手段,阶段目标与支持措施适时调整;提出促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建议:制定系统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发展路径,给予原料生产者补贴、完善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并强化科技创新力度等相关配套措施,适时调整阶段性的发展目标、重点解决好原料供应不足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美国荒野保护体系构建的时空特征及其管理经验与启示
吴亮, 董草, 苏晓毅, 曾双贝, 马山俊, 庞磊
2022, 35(3): 86-9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13.y
摘要:
我国自然保护体系重构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管控方式、方法与强度的探索,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地更需要区分同一自然保护地内不同区域的管控措施。荒野,不管是作为单独的自然保护地还是作为某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特殊区域,都是客观存在并急需采取保护措施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区域。文中追溯了荒野思想的形成及其3大要义,分析了美国840处荒野保护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管理经验,发现美国《荒野法》颁布之后的30年间是法定荒野数量和面积增长的最鼎盛时期,法律和政策积极主导了荒野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政务公开、数据共享激活了全民保护意识,美国4大荒野主管机构有效管理并发动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荒野保护研究与实践。提出了3点启示:一是发展中国荒野保护思想并借鉴美国荒野管理经验;二是识别客观实在的荒野空间,研发不同尺度的荒野地图作为我国各级、各类保护地规划的底数和底图;三是应考虑将荒野保护作为子系统纳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
国家公园融资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为例
周瑞原, 宿海颖, 秦涛
2022, 35(3): 93-9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15.y
摘要:
完善的融资机制是支持国家公园运营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国家公园保护和公益性的重要条件。文中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公园融资机制的经验,从国家公园法律、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发,具体分析各国家公园融资体系的运作机制;将国家公园资金来源划分为财政投入、经营性收入、捐赠收入并介绍具体情况,概述国家公园在融资机制方面的特点;从健全国家公园相关立法、提升财政投入水平、构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国家公园融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问题探讨
重点国有林区多重依附关系的形成与破解—以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为例
乔丹, 袁婉潼, 李红勋, 柯水发
2022, 35(3): 99-10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3.y
摘要:
我国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是在特殊的历史与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依托于森林资源发展的特殊区域,政企合一体制贯彻时间最长且最为彻底,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受惠于单位制,而在市场经济下却受限于此,导致改革瓶颈的出现。文中以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其从单位制存续下来的制度、经济和文化的多重依附关系已掣肘林区发展,成为阻碍社会职能彻底剥离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在平衡多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破解依附关系,进一步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
我国亚洲象保护与农村社区发展协同问题分析
张忠义, 胡宇轩, 陈俊峰, 萧嘉豪, 王傲雪, 谢屹
2022, 35(3): 106-1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05.y
摘要:
亚洲象保护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协同共进关系到所在区域能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中首先基于协同理论分析亚洲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生态系统特征,建立了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交互作用分析框架;其次,分析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交互作用,得出亚洲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生态系统存在协同问题;再次,从亚洲象对应的生态子系统,社区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治理子系统,以及外部社会经济治理系统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及不足,分析产生协同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组织保障、优化工作机制、创新社区发展模式和加强科研支撑等对策建议。
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概念辨析
窦亚权, 李娅, 赵晓迪
2022, 35(3): 112-1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4.y
摘要:
科学认识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分类有助于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中通过梳理生态产品概念的演进过程,提出了符合目前发展阶段的“生态产品”概念;进一步分析国内外与生态产品一词相关的概念,以深化对生态产品概念的认识;在梳理国内学者对“生态产品”分类的基础上,从产品的表现形式、所有权、经营性质3个方面对生态产品进行分类;探讨目前对生态产品认识的误区,并提出国家应尽快出台生态产品相关标准、学术界要加强理论研究并与推动实践相结合、社会公众应提高生态产品认知,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际经验
王怀毅, 林德荣, 李忠魁, 赵晓迪
2022, 35(3): 118-1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5.y
摘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解决生态效益外部性问题,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部分发达国家较早认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率先开展了许多制度性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并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基于此,文中通过分析美国、新西兰、日本3国分别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权属交易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归纳得出可供借鉴的5点经验,提出对我国全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4点启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内实践
赵晓迪, 赵一如, 窦亚权
2022, 35(3): 124-12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6.y
摘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两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近些年, 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补偿、生态权属交易、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等模式。文中分别以东北、中部、东部和西部为研究区域,介绍不同经济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做法和具体成效,分析我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过程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思考
刘浩, 余琦殷
2022, 35(3): 130-13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7.y
摘要:
森林是重要的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足使正在深化的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改革成效大打折扣。文中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划分为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生态效益补偿)、生态产品权属交易、生态溢价和生态产业等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梳理国内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践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专著述评
与世界共享中国生态文明故事—评《讲述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杨川
2022, 35(3): 136-136.
摘要:
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原则与方式—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王心
2022, 35(3): 137-137.
摘要:
森林碳汇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法律制度的完善—评《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碳汇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孙艳丽
2022, 35(3): 138-139.
摘要:
基于低碳适应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低碳适应性营建方法与实践研究》
彭艺
2022, 35(3): 140-140.
摘要:
生态适宜性角度下湿地旅游区景观设计—评《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与景观规划设计》
严昊
2022, 35(3): 141-141.
摘要:
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的方法与技术—评《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陈红芝
2022, 35(3): 142-142.
摘要:
园林水彩画的艺术表现—评《园林水彩(第2版)》
毓鑫, 孙雨施
2022, 35(3): 143-143.
摘要:
木材在建筑设计中的情感表达—评《木材−诗意与实用》
万祥虎
2022, 35(3): 144-14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城市庭院—北京市新华里社区广场景观设计
2022, 35(3): Ⅰ-Ⅰ.
摘要:
御•见住宅小区景观方案设计
2022, 35(3): Ⅱ-Ⅱ.
摘要:
基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城市游园景观设计
2022, 35(3): Ⅲ-Ⅲ.
摘要:
周老嘴镇美丽村湾景观规划设计
2022, 35(3): Ⅳ-Ⅳ.
摘要:
木之生态报告厅
2022, 35(3): Ⅴ-Ⅴ.
摘要:
流光溢彩−洛阳宫灯文化展示空间
2022, 35(3): Ⅵ-Ⅵ.
摘要:
三亚泊客湾酒店景观规划设计
2022, 35(3): Ⅶ-Ⅶ.
摘要:
宅以木作−基于木质材料的空间营造设计
2022, 35(3): Ⅷ-Ⅷ.
摘要:
实木屏风设计
2022, 35(3): Ⅸ-Ⅸ.
摘要:
北京理想新能源车友会标识木质纪念品设计
2022, 35(3): Ⅹ-Ⅹ.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