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5卷  第5期

目录
2022 年 5 期目录
2022, 35(5): 1-2.
摘要:
专题论述
国家公园社区治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朱洪革, 赵梦涵, 陈雅如, 张宇彤
2022, 35(5):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72.y
摘要:
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国国家公园在发展实践中采取适合国情的社区治理路径。文中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国家公园社区治理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将国家公园社区治理归纳为逐步演化型治理、分区多主体治理、联合治理和互动协商治理4类模式;指出目前我国国家公园社区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多元化、多维度社区治理客体特性和诉求异质性以及治理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挑战;提出国际经验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治理的启示是构建多元化、市场化的社区治理参与主体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治理客体采取分类治理策略,全方面完善国家公园社区治理配套制度。
生物土壤结皮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究进展
邹荣松, 王一帆, 荣东, 朱建峰, 王永利, 刘向冶, 张华新
2022, 35(5): 7-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4.y
摘要: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广泛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于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修复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有效固定CO2等温室气体,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发育过程的特点,合理推广利用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固定CO2效率和降低温室效应。文中综述了生物土壤结皮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总结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种类和对生态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对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加深对生物土壤结皮的认识,促进其在环境修复方面的推广应用。
树木年轮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述评
程雪寒, 王树芝
2022, 35(5): 13-1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6.y
摘要:
木材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作为薪材和加工材料在古人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木炭、干木材与饱水木材等遗存进行树木年轮学研究,可为文化遗存的年代、气候环境变迁与木材利用等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文中梳理了树木年轮学在考古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从木材遗存的定年、碳十四年代校正、历史气候与环境考古、森林开发与木材利用史以及新技术发展5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上树轮考古学的研究前沿,结合国内树轮考古学的现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
世界孑遗红树植物水椰研究进展
张孟文, 钟才荣, 吕晓波, 方赞山, 程成
2022, 35(5): 20-2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1.y
摘要:
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b)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的万宁、文昌、海口等地。水椰也是孑遗植物,在热带植物区系、古生物学、海洋地质考古学以及古植物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在水椰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繁殖特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国内对于中国水椰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关水椰的文献资料也极为稀少,其保护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文中对目前水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中国水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红树林对潮汐浸淹适应性研究进展
刘双双, 杨升, 刘星, 陈秋夏, 姜仲茂
2022, 35(5): 25-3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0.y
摘要:
海平面上升引起潮汐水位降低和淹水时间增加,探明红树林对潮汐淹浸适应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助于科学保护和修复红树林,而且科学选取红树林营林宜林地也需要了解红树林与潮汐浸淹之间的相互关联。文中从红树林潮汐浸淹的研究方法出发,重点论述水淹胁迫对红树植物形态表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潮汐浸淹下红树植物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揭示红树植物对潮汐浸淹的适应机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红树林造林实践和宜林地选择提供参考。
花椒育种研究进展
王星斗, 王文君, 任媛媛, 王念, 范国强, 翟晓巧
2022, 35(5): 31-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9.y
摘要: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特色香料植物。我国花椒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在花椒育种及栽培过程中存在着育种周期长、育种方式较为局限,以及基础研究薄弱、抗性苗较少等问题。因此,探讨花椒栽培、遗传特性和挖掘重要功能基因,对推动花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人研究,文中从传统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3个方面对花椒育种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包括花椒栽培育种的主要方式、诱变育种进展和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花椒精准育种和种质创制发展、推动花椒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澳洲坚果繁育系统研究进展
徐凡迪, 白海东, 樊绍光, 万晓丽, 杨建荣, 李智华, 苏建荣, 张燕平, 吴疆翀, 赵云晋
2022, 35(5): 37-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3.y
摘要:
澳洲坚果是世界上著名的坚果之一,其果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广泛喜爱。目前种植澳洲坚果的国家有20多个,其中澳大利亚产量最大。随着澳洲坚果商业化种植区域的扩展,座果率低成为制约澳洲坚果产量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文中以澳洲坚果繁育系统为主题,从澳洲坚果的花部特征、花期、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自交亲和程度、主要传粉媒介、异交率、花粉有效散布距离、座果率、生理落果、花粉直感效应、杂交及育种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新研究表明,澳洲坚果的壳果质量、种仁质量、种仁回收率和含油率都与父本有关,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果实之间的差异,从而证明花粉亲本对果实质量有直感效应的影响。为有效保证市场供需,需结合澳洲坚果繁育系统特点进行经营管理,以促进澳洲坚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混交林研究进展
李婷婷, 吴水荣, 王林龙, 吕馥龄, 兰再平
2022, 35(5): 42-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9.y
摘要: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要求更加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混交林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通常认为,相对于纯林,混交林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产力、增加碳储量,具有更高的生态韧性(抵抗力与恢复力)。但混交林是否必然优于纯林,且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汇、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混交林绝不是简单的树种组合与排列,其结构与生态过程相对复杂。文中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分析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储量、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林经营管理5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关于混交林与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多样,总的结论是,若要得到混交林的积极效应,不能单纯增加树种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树种特性、生态互补、林分结构以及立地和环境的影响。我国混交林研究主要是通过造林实验对比分析生长效果,选择较优混交造林技术。文中最后提出我国混交林研究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对混交林的科学和全面认识。
城市鸟类群落与绿地关系研究进展
李翔宇, 张喆, 马红艳, 刘颖, 黄秋霞, 张钰
2022, 35(5): 49-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60.y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城市鸟类对环境变化敏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鸟类在城市化地区的分布和生活,与城市绿地关系密切。探究城市绿地与鸟类的关系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动物景观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城市绿地的尺度、空间分布、破碎化、边缘效应、连通性、类型和结构等方面对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进行归纳评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拓展方向,以期为保护城市绿地中鸟类的多样性提供参考。
农林有机废弃物堆肥研究进展
杨兴, 太廷惠, 申腾朝, 余大坤, 曾莉
2022, 35(5): 54-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7.y
摘要:
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废弃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林业一项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堆肥处理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回顾了好氧堆肥影响因子研究现状,并对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及基质化利用进行了评述,以期为农林有机废弃物堆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沉香香气物质研究进展
庞圣江, 周再知, 黄桂华, 张培, 杨保国, 刘士玲
2022, 35(5): 59-6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8.y
摘要:
香气是沉香质量等级的重要感官评价特征,赋予了沉香独特而优异的品质。沉香香气物质主要包括色酮及其衍生物、萜烯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等。文中对沉香香气物质的检测方法、香气组分分析、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和关键酶、影响香气物质形成的因素以及相关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概述,并针对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展望,旨在为沉香香气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各国林业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林业系统生态承载力:解构、预测及评价
朱震锋, 冯浩, 何思炫, 郑皓洋
2022, 35(5): 65-7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75.y
摘要:
在我国持续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林业系统在自然资源供给、生态功能服务及生态安全保障等领域具有显著影响。文中提出林业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对其基本内涵进行理论解构,并辨析其与我国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2008—2018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林业系统生态承载力综合测度模型、GM(0,1)灰色预测模型以及障碍度评价模型,进一步探究中国林业系统生态承载力水平及变动趋势,识别制约林业系统生态承载力提升的障碍因子,以期为不断优化林业系统内在协调性、增强林业系统生态支持潜力、促进林业系统自身及其与其他经济社会系统之间协同并进,继而有力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中国湿地生态补水发展现状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郭子良, 王大安, 刘丽, 张曼胤
2022, 35(5): 72-7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1.y
摘要:
湿地水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补水已经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湿地萎缩和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介绍了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和保障机制,综述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策略研究,以及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湿地景观和植被、湿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当前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成就及生态补水实践探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规划、方案编制、实践探索、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等方面给出了未来湿地生态补水发展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国际金融机构林业投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实践与启示
姚靖然, 白韫雯, 宿海颖, 钱伟聪
2022, 35(5): 78-8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68.y
摘要:
国际金融机构普遍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林业投融资活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作为支持中国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重要主体之一,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不断提高对境外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文中介绍国际开发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涉及林业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林业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框架,从总体要求、组织架构、政策制度和管理流程4个方面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中国与韩国森林立法比较
李祗辉
2022, 35(5): 84-8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71.y
摘要:
作为成功进行植树造林、迅速实现国土绿化的国家,韩国实现森林生态修复的良好经验和森林管理政策获得世界瞩目。文中对于法律层面的韩国森林立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中韩两国森林立法异同。韩国森林立法已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基本法+单行法”体系,即以《森林基本法》为基本法、以《森林资源法》等19件专门法律为主干。中韩两国森林立法既体现出差异性,又存在共性。两国森林立法在体系化建设、政府职责、森林功能的规定、森林类别的界定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不同,而在法律渊源、立法价值取向、林地管制和林木采伐制度、林业规划和经营方案制定等方面则体现出共性。韩国森林立法体系建设对完善我国森林立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国未来的森林立法应加强体系化建设,特别是针对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领域要增加专门立法。
日本《种苗法》限制品种出口制度及其启示
张守成, 朱文玉
2022, 35(5): 90-9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62.y
摘要:
作为亚洲最早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国家,日本具有与我国相近的文化传统和农业生产条件,能够为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提供立法参考。文中主要介绍日本限制品种出口制度的申请权、撤销权、公示前撤回权等主要内容,并对制度颁布前后进行了对比。日本限制品种出口制度定位明确,并与原有制度形成了较好的衔接机制,自生效以来表现出较好的社会实施效果。我国应立足现有制度基础,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支持,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门法律,开展限制品种出口制度试点工作,以期为保护我国优良植物品种提供制度指引。
埃塞俄比亚竹业发展及与中国合作展望
傅大伟, 官凤英
2022, 35(5): 95-10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5.y
摘要:
埃塞俄比亚拥有147万hm2竹林,是非洲大陆竹类资源丰富的国家。竹子作为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环境及社会经济有着重要贡献。但埃塞俄比亚利用竹子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巨大潜力仍未被激发。文中概述了埃塞俄比亚竹类资源、竹林经营现状以及当地竹类资源的利用和国际贸易等竹业发展概况,提出了中埃两国竹业合作建议。
法国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建设过程及特征分析
滕琳曦, 廖凌云, 傅田琪, 刘铠宇, 董建文
2022, 35(5): 101-10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73.y
摘要:
在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建构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有利于统筹国家公园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法国国家公园自改革后,针对加盟区提出建设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推出“国家公园精神”品牌,积极带动了法国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已有相关研究多基于法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或单个案例的借鉴,缺乏针对品牌增值体系的系统评述。文中基于案例比较解析法国国家公园建设历程,并从品牌内容、管理模式和品牌成效3个方面评述法国11个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的特征及差异,最后从挖掘地方特色、促进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和健全交流平台3个方面提出构建中国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的优化策略。
地中海沿岸主要国家林火管理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劲, 张文文, 王秋华, 张曦妍, 曹恒茂, 龙腾腾, 高仲亮, 陈洁
2022, 35(5): 107-1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8.y
摘要:
森林火灾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处置救援困难,是地中海沿岸国家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地中海沿岸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较为频繁,但由于积极应对,火灾实际造成的危害较小的主要国家,文中从火灾状况、火管理机构、防火措施以及民防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地中海沿岸主要国家林火管理措施与经验,以期为我国林火研究、林火管理和防火灭火实践,特别是灾前积极预防、灾中安全扑救及灾后生态恢复等提供借鉴。
新西兰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及预测应用
陈涤非, 单保君, 司莉青, 王明玉, 赵凤君, 王成虎, 高桂云
2022, 35(5): 113-1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7.y
摘要:
新西兰是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新西兰火灾季节延长且火灾频发。探究新西兰火险等级体系的火天气指数和火行为分析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历史、当前和未来的火险。文中对新西兰火险等级、火行为分析模型以及用于监测当前火险的火天气系统进行了探讨,认为开展相关火行为模拟研究是上述3种管理工具的研发基础,并且可以确保火险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同植被的火行为是林火管理系统的重要输入因子,当前的天气、火行为和火险由新西兰国家乡村消防局进行每日更新并通过网络发布给全国的防火机构和公众,用于中、短期防火管理计划的实施。这些火行为模型已经成为新西兰很多火管理决策支持工具的基础。新西兰气象局把火天气指标系统和他们的预测模型结合起来,产生每小时的预测图用于短期计划和应急管理。借鉴新西兰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可以为我国构建完备的国家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提供技术参考,而且探讨世界各国火险等级体系和火险模型可以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森林火险信息平台共享,提高预测和应对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问题探讨
森林认证对全球林产品贸易影响实证分析
张亦安, 吴红梅, 王蕊, 李媛媛
2022, 35(5): 119-1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74.y
摘要:
文中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以73个开展森林认证的国家(地区)2015—2020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为被解释变量、森林认证证书数量为核心解释变量,结合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森林资源禀赋和加入WTO、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情况等影响因素,对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国所拥有的森林认证证书数量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林产品出口和进口;若贸易双方经济规模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均加入WTO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也会促进该国林产品出口和进口;本国森林资源丰富有助于林产品出口,同时会减少林产品进口;双边距离过远则会阻碍两国林产品出口和进口。建议我国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森林认证,通过深化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森林认证体系的交流与合作,保护森林、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隐性失业成因与影响分析
曹娟娟, 王玉芳, 陈浩
2022, 35(5): 124-12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76.y
摘要:
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政企分开体制改革促使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发生转型。在此背景下,文中运用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对我国重点国有林区隐性失业的成因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森工集团以及职工家庭隐性失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认为,由于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致使森工集团产生过剩劳动力,形成森工集团内部的隐性失业;在重点国有林区转型过程中,林区职工家庭的工作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被迫产生闲暇,即形成了职工家庭的隐性失业;重点国有林区产生的隐性失业问题会增加森工集团企业成本,降低森工集团经营效率,减少林区职工家庭福利。
森林资源产权的伦理维度与我国森林旅游开发对策
李永安
2022, 35(5): 130-13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1.y
摘要:
无论是从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森林资源的产权问题目前均停留在经济一元化的思维惯性之中。即便是把产权问题与生态问题或法制问题联系起来,其核心认识还是由经济问题派生出来,如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排他性经济权益问题等。而森林资源的生态承载、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不可移动的自然垄断性,决定了对建立在森林及林地资源基础上的森林旅游开发须上升到伦理的高度加以认识。因此,分析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产权结构,须内在地包括伦理维度,从而以权利的道德属性规范森林旅游开发行为。
专著述评
世界林业视角下古代中国的“大造林”—评《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
马文硕, 张连伟
2022, 35(5): 136-137.
摘要:
森林文化提振文化自信的现实探究—评《林业谚语浅释−一份值得传承的森林文化遗产》
贾卫东
2022, 35(5): 138-138.
摘要: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与方法—评《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及其核算系统研究》
朱丰伟, 范伟军
2022, 35(5): 139-139.
摘要:
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评《绿色基础设施导向的生态城市公共空间》
崔志远
2022, 35(5): 140-140.
摘要:
景观美学视角下庭院园林设计—评《景观形态与庭院园林设计》
刘敬华, 李翠轻
2022, 35(5): 141-141.
摘要:
居住区园林景观与体育健身设施融合设计—评《居住区景观性健身设施探索与研究》
王彩霞
2022, 35(5): 142-143.
摘要:
居住区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方法与案例解析》
李为民
2022, 35(5): 144-14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扇文化元素寓于室内空间木质家具设计
2022, 35(5): Ⅰ-Ⅰ.
摘要:
绿色校园生态科普空间系统设计
2022, 35(5): Ⅱ-Ⅱ.
摘要:
理想居所 活力社区−产业园人才社区绿色景观规划设计
2022, 35(5): Ⅲ-Ⅲ.
摘要:
江陵县资市镇−河两岸生态整治工程设计
2022, 35(5): Ⅳ-Ⅳ.
摘要:
木质材料在黄河“非遗”数字化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022, 35(5): Ⅴ-Ⅴ.
摘要:
乡土树种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2, 35(5): Ⅵ-Ⅵ.
摘要:
云鹤桃源−湖北广水市桃源村老年活动中心木结构建筑设计
2022, 35(5): Ⅶ-Ⅶ.
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2022, 35(5): Ⅷ-Ⅷ.
摘要:
“立筑”多方体校园园林景观建筑营造
2022, 35(5): Ⅸ-Ⅸ.
摘要: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2022, 35(5): Ⅹ-Ⅹ.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