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政策效应研究综述

朱颖 吴伟光 王怡菲

朱颖, 吴伟光, 王怡菲.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政策效应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23, 36(1): 8-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109.y
引用本文: 朱颖, 吴伟光, 王怡菲.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政策效应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23, 36(1): 8-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109.y
Ying Zhu, Weiguang Wu, Yifei Wang. Policy Effects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China: A Review[J].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023, 36(1): 8-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109.y
Citation: Ying Zhu, Weiguang Wu, Yifei Wang. Policy Effects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China: A Review[J].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023, 36(1): 8-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109.y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政策效应研究综述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109.y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对林业产业发展影响及政策选择研究”(H2019032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颖,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E-mail:779145706@qq.com

    通讯作者:

    王怡菲,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博士,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E-mail:wangyifei1223@zafu.edu.cn

  • 中图分类号: F326.2

Policy Effects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China: A Review

  • 摘要: 集体林是我国众多林权农户的重要生计来源。为了实现农户增收和森林资源增长,我国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改政策可以分为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2类。主体改革通过下放林权和分权到户,为新一轮集体林改奠定了基石,并于2013年我国基本完成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其后,各地逐步进行配套改革,主要解决主体改革后在集体林地流转、社会化服务、林权抵押贷款、集体林采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集体林改政策效应研究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但已有相关文献尚缺乏对新一轮集体林改整体上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应的研究。文中在简要回顾集体林改研究进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集体林改的经济、社会、生态绩效政策效应相关文献,分析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1] 刘璨.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分权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20(5):21 − 38.
    [2] 刘璨. 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改革: 历程回顾、核心议题与路径选择[J]. 改革,2020(4):133 − 147.
    [3] 孔凡斌, 王苓, 沈月琴, 等. 集体林业制度改革研究前沿[J]. 林业经济问题,2020,41(1):1 − 12. doi: 10.16832/j.cnki.1005-9709.20200128
    [4] 杨冬梅, 雷显凯, 康小兰, 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19,39(2):135 − 142.
    [5] 周伯煌. 我国“三权分置”改革中林农环境权益保障探究[J]. 世界林业研究,2021,34(2):118 − 123.
    [6] 杜翠萍. “三权分置”背景下山西集体林权流转现状分析[J]. 林业经济,2018,40(9):50 − 54.
    [7] 张红霄, 汪海燕, 何文剑. 《民法典》: 集体林权制度建设的典范性准则[J]. 林业经济问题,2020,40(5):449 − 454.
    [8] 刘璨, 李云, 张敏新, 等. 新时代中国集体林改及其相关环境因素动态分析[J]. 林业经济,2020,42(1):9 − 27.
    [9] 刘伟平, 傅一敏, 冯亮明, 等. 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J]. 林业经济问题,2019,39(6):561 − 569. doi: 10.16832/j.cnki.1005-9709.2019.06.001
    [10] 郭元圆, 刘璨, 刘浩, 等. 集体林产权改革背景下家庭资源禀赋对林权抵押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 基于辽宁省460户异质性林农的实证[J]. 林业经济,2020,42(7):3 − 14.
    [11] 徐秀英. 浙江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与对策研究[J]. 林业经济,2018,40(8):30 − 35.
    [12] 刘浩, 刘璨. 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相关政策问题研究[J]. 林业经济,2016,38(9):3 − 12.
    [13] 王见, 何娴昕, 夏凡. 产权实现程度影响农户林业收入的机制研究: 采用云南省集体林改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J]. 西部论坛,2021,31(3):110 − 124. doi: 10.3969/j.issn.1674-8131.2021.03.009
    [14] 柴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评《武平:全国林改第一县乡村振兴之路》[J]. 林业经济,2021,43(2):7.
    [15] 陈晓燕,于光军. 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探析[J]. 林业资源管理,2018(2):8 − 12.
    [16] 程娟娟, 许时蕾, 刘晶, 等. 林地细碎化变动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处理效应分析: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倾向值匹配估计[J]. 林业经济,2019,41(2):106 − 112.
    [17] 李扬, 何铭涛, 文彩云. 家庭林场对农户收入影响分析[J]. 林业经济,2018,40(8):20 − 26.
    [18] 吴柏海, 余涛, 余琦殷. “林权”初探: 关于森林资源产权立法化过程和趋势的考察[J]. 林业经济,2018,40(11):26 − 31.
    [19] 张红霄.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权状况研究: 基于国家政策法律、林改政策及农户调研数据[J]. 林业经济,2015,37(1):16 − 22.
    [20] 张自强, 李锦宏. 农民对不同林权改革方式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吗?: 广东农户对“均股均利制”和“均山制”林改政策的评价及比较[J]. 西部论坛,2016,26(1):1 − 9.
    [21] ZHANG D W, YIN R 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egraded lan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scape restoration programs: west China as an example[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19, 107. DOI: 10.1016/j.forpol.2019.05.011.
    [22] 贺超, 张璐, 李杨, 等. 林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辽宁、福建、江西等七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0):76 − 79.
    [23] 张海鹏, 徐晋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动因性质与效果评价[J]. 林业科学,2009,45(7):119 − 126. doi: 10.3321/j.issn:1001-7488.2009.07.020
    [24] 龙贺兴, 林素娇, 刘金龙. 成立社区林业股份合作组织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 基于福建省沙县X村股份林场的案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17(8):2 − 17.
    [25] 孙红, 张乐柱. 股份合作: 林权抵押贷款的制度创新[J]. 林业经济问题,2016,36(2):133 − 138.
    [26] 赵赫程. 林权抵押贷款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J]. 林业经济,2015,37(1):40 − 44.
    [27] 唐金成, 马艳红, 蓟红丹. 广西发展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 经济研究参考,2015(29):93 − 96. doi: 10.3969/j.issn.2095-3151.2015.29.028
    [28] 王雨涵, 王兰会. 林改后农户林木采伐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1):309 − 312.
    [29] 赵国华. 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18(2):13 − 17.
    [30] 吴良栋. 对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新机制的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2015(4):161 − 165.
    [31] 魏建, 尹少华, 刘璨.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兼业与非兼业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J]. 林业经济,2018,40(12):64 − 71.
    [32] 付晓涵, 文彩云, 吴柏海, 等. 林改背景下辽宁省农户林业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经济,2018,40(8):36 − 41.
    [33] 赵茂, 杨洋, 王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2):55 − 64. do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8.02.005
    [34] 刘丽萍, 高岚. 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农户林业收入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2016,32(12):126 − 130. doi: 10.3969/j.issn.1671-4407.2016.12.026
    [35] 张蕾, 文彩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基于江西、福建、辽宁和云南4省的实证研究[J]. 林业科学,2008(7):73 − 78. doi: 10.11707/j.1001-7488.20080713
    [36] 王世霞, 张微, 周梅, 等. 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6,36(4):309 − 313.
    [37] 骆耀峰, 刘金龙, 张大红. 基于异质性的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109 − 115.
    [38] 李怡. 林业经营方式的多维取向与效率关联: 广东个案[J]. 改革,2013(8):86 − 93.
    [39] 刘丽萍, 高岚, 刘梦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农户满意度评价: 以辽宁、江西、云南三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J]. 农村经济,2015(12):46 − 51.
    [40] 刘晓敏, 张云, 叶金国. 环首都地区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满意度实证分析: 以丰宁县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2016,36(1):9 − 13.
    [41] 邱怡慧, 王璞, 苏时鹏. 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18,38(2):7 − 13.
    [42] 王刚, 宋维明, 陈建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就业的影响研究: 以辽宁省500户农户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2013,33(2):114 − 117.
    [43] 许时蕾, 张寒, 刘璨, 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户营林积极性吗: 基于非农就业调节效应和内生性双重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2020(8):117 − 129.
    [44] 张伟伟, 高锦杰, 费腾. 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协调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2016(9):79 − 85.
    [45] 周国宏, 谢冬明, 聂小荣. “林改”以来江西森林旅游发展成效定量分析[J]. 林业经济,2018,40(4):63 − 67. doi: 10.13843/j.cnki.lyjj.2018.04.010
    [46] 徐拓远, 梁文远, 李凡, 等. 森林火灾与森林质量: 来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证据[J]. 林业经济,2017,39(9):81 − 87.
    [47] 余文梦, 苏时鹏, 沈大军. 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影响: 基于723个村的实证研究[J]. 生态学报,2021,41(4):1362 − 1372.
    [48] 陈静. 关于福建省创新发展“森林人家”的思考[J]. 林业经济,2015,37(3):107 − 110.
    [49] 张英, 陈绍志. 产权改革与资源管护: 基于森林灾害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5(10):15 − 27.
    [50] 赵晓迪, 李凌超, 杨文涛, 等. 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科学,2019,55(8):147 − 156.
    [51] 孔凡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江西省2484户林农收入增长的视角[J]. 林业科学,2008(10):132 − 141. doi: 10.3321/j.issn:1001-7488.2008.10.023
    [52] HYDE W F, YIN R S. 40 Years of China’s forest reforms: summary and outlook[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19, 98:90 − 95. doi: 10.1016/j.forpol.2018.09.008
    [53] 赵绘宇. 林权改革的生态风险及应对策略[J]. 法学,2009(12):129 − 13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26
  • 修回日期:  2022-12-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2-26
  • 刊出日期:  2023-01-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